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7-12页 |
| 第二章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年代确定 | 第12-26页 |
| 第一节 变质核杂岩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一、变质核杂岩研究历史 | 第12-13页 |
| 二、变质核杂岩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 三、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 | 第14页 |
| 四、中国变质核杂岩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 | 第17-22页 |
| 一、变质核的构造特征 | 第18页 |
| 二、拆离断层特征 | 第18-21页 |
| 三、盖层构造特征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时代讨论 | 第22-26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23页 |
| 二、医巫闾山同构造花岗岩年代测定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有限元方法及ANSYS软件简介 | 第26-33页 |
| 第一节 有限元方法及应用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ANSYS软件简介 | 第28-33页 |
| 一、ANSYS的主要技术特点 | 第29-30页 |
| 二、ANSYS软件功能简介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有限元模拟 | 第33-40页 |
| 第一节 变质核杂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 一、单元类型选择 | 第33-34页 |
| 二、模型及材料属性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模拟结果与结论 | 第35-40页 |
| 一、位移场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二、构造应力场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三、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40-48页 |
| 第一节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 一、模型及边界圈定 | 第40-41页 |
| 二、材料属性 | 第41-42页 |
| 三、边界条件及荷载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 一、位移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二、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三、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5-57页 |
| ABSTRACT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