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可能风险 | 第7-12页 |
(一) 个人、社会、个人与社会关系 | 第7页 |
(二) 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因子的增长 | 第7-9页 |
(三)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可能风险 | 第9-12页 |
1. 个人对社会的可能危害 | 第9-10页 |
2. 社会对个人的可能侵害 | 第10-12页 |
第二章、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范式选择 | 第12-24页 |
(一) 个人本位伦理范式 | 第12-16页 |
1. 涵义 | 第12页 |
2. 缘起 | 第12-14页 |
3. 理论局限 | 第14-16页 |
(二) 社会本位伦理范式 | 第16-19页 |
1. 涵义 | 第16页 |
2. 缘起 | 第16-17页 |
3. 理论局限 | 第17-19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伦理范式 | 第19-24页 |
1. 涵义 | 第19-20页 |
2. 缘起 | 第20-22页 |
3. 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伦理范式的理论架构 | 第22-24页 |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伦理范式的当代中国建构 | 第24-31页 |
(一) 建构精神:“以人为本” | 第24-25页 |
(二) 建构原则:个人、国家、集体利益的根本一致 | 第25-26页 |
(三) 建构方法:个人与社会互动合作 | 第26-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详细摘要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