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 第11-15页 |
·水资源可利用量 | 第15-17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第22-31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 第22-26页 |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描述 | 第26-27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 第27-30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涵义 | 第27-28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计算原则 | 第28-29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 | 第31-48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内涵 | 第31-34页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 | 第31-32页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特性 | 第32-33页 |
·可利用量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 第34-37页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 第34-35页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河道内需水量计算 | 第37-44页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39-42页 |
·河道内生产需水量 | 第42-43页 |
·河道内总需水量 | 第43-44页 |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分析计算 | 第44-45页 |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概念 | 第44页 |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不同类型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 | 第45-47页 |
·大江大河 | 第45-46页 |
·独流入海诸河 | 第46页 |
·内陆河 | 第46页 |
·国际河流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 第48-63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概念 | 第48-50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内涵 | 第48-49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主要特性 | 第49-50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开发原则 | 第50页 |
·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 | 第50-54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计算 | 第50-53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我国部分流域水系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 第54-62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综合评价 | 第54-59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措施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3-81页 |
·淮河流域概况 | 第63-64页 |
·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第64-68页 |
·开发利用状况 | 第64-65页 |
·开发利用变化趋势 | 第65-66页 |
·用水指标 | 第66-67页 |
·开发利用程度 | 第67-68页 |
·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 | 第68-76页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68-72页 |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 | 第72-74页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第74-76页 |
·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 第76-79页 |
·地表水资源一次性供水量计算 | 第76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计算 | 第76-78页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