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的功能研究与经营管理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体育场馆建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我国大学体育场馆的现状 | 第12-18页 |
·我国大学体育场馆的数量 | 第12页 |
·大学体育场馆布局类型现状 | 第12-15页 |
·体育场馆多功能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新校区体育场馆的布局与分析 | 第19-33页 |
·新校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简介 | 第19-21页 |
·新校区体育场馆布局方式与校园功能分区 | 第21-22页 |
·学校体育场馆布局的原则 | 第21页 |
·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分区 | 第21-22页 |
·新校区体育场馆与教学生活区的关系 | 第22-25页 |
·体育场馆应该成为学生空间交往的重要场所 | 第25-33页 |
·交往的共性 | 第26页 |
·人际交往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校园交往的意义 | 第27-29页 |
·校园交往空间的建设 | 第29-30页 |
·新校区体育场馆空间交往场所的建设方式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特点与功能研究 | 第33-51页 |
·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体育场馆的关系 | 第33-34页 |
·大学体育场馆与公共体育场馆的区别 | 第34-36页 |
·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的特点分析 | 第36-39页 |
·新校区核心运动区总平面布局的特点 | 第36-38页 |
·绿化景观布置遵循原则 | 第38页 |
·构建空间格局的重点 | 第38-39页 |
·体育馆特点与功能 | 第39-45页 |
·功能布局 | 第40-41页 |
·比赛厅特点与功能 | 第41-43页 |
·体育场看台设计的特点与功能 | 第43-45页 |
·新校区体育场馆建筑空间的多功能化利用 | 第45-51页 |
·体育场馆多功能化利用的可行性 | 第45-46页 |
·新校区体育场馆多功能利用分析 | 第46-51页 |
第四章 新校区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 | 第51-60页 |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体育场馆需求巨大 | 第51页 |
·休闲体育方兴未艾 | 第51页 |
·体育消费日趋流行 | 第51-52页 |
·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 第52页 |
·人才人力资源优势 | 第52页 |
·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 第52-53页 |
·高校体育场馆要承担负社会责任 | 第53页 |
·高校体育场馆应加快产业化转型 | 第53页 |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要有服务意思 | 第53页 |
·经营与管理的方式 | 第53-55页 |
·体育服务类 | 第53-54页 |
·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类 | 第54页 |
·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赞助 | 第54-55页 |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对策 | 第55-56页 |
·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市场主体 | 第55页 |
·处理好日常体育活动与经营之间的关系 | 第55页 |
·培养适宜的文化消费环境 | 第55页 |
·培养人们的健身意识 | 第55页 |
·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 第55-56页 |
·利用经济杠杆 | 第56页 |
·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 第56-58页 |
·以人为本,确立管理宗旨 | 第56-57页 |
·开展有偿服务,确保场馆的良性发展 | 第57-58页 |
·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系 | 第58页 |
·经营与管理的评价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