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画诗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绪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郑板桥题画诗文的创作内容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创作过程的呈现 | 第12-16页 |
一、描述创作动机,展现创作情景 | 第12-13页 |
二、强调创作深意,突出创作重点 | 第13-14页 |
三、记录创作心绪,抒写创作感受 | 第14-15页 |
四、总结创作经验,梳理创作规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主体情志的抒发 | 第16-20页 |
一、抒情言志,诗画相彰 | 第16-18页 |
二、评画论艺,文画并茂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郑板桥题画诗文的创作风貌 | 第20-36页 |
第一节 板桥题画的创作概貌 | 第20-25页 |
一、数量繁富 | 第20-21页 |
二、形式多样 | 第21-25页 |
第二节 板桥题画的艺术特色 | 第25-36页 |
一、意象之约与情感之丰 | 第25-29页 |
二、题材之朴与情致之趣 | 第29-31页 |
三、语言之浅与思致之深 | 第31-33页 |
四、笔墨之简与意蕴之厚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郑板桥题画诗文的创作价值 | 第36-50页 |
第一节 文学价值 | 第36-39页 |
一、“博”与“精”——完善的文学表现特征 | 第36-38页 |
二、“灵”与“厚”——独特的文学美学风格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美学价值 | 第39-43页 |
一、审美情感的多极性 | 第39-40页 |
二、审美法则的辩证性 | 第40-42页 |
三、审美形式的融合性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文化价值 | 第43-50页 |
一、商业文化——新型文化的气息 | 第43-46页 |
二、齐鲁文化——地域文化的熏染 | 第46-50页 |
结语 郑板桥题画诗文的创作地位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