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瓜尔胶的结构 | 第9-10页 |
| ·瓜尔胶的性质 | 第10-11页 |
| ·瓜尔胶的应用 | 第11页 |
| ·瓜尔胶的化学改性 | 第11-12页 |
| ·瓜尔胶化学改性的原理 | 第11-12页 |
| ·瓜尔胶化学改性的方法 | 第12页 |
| ·两性瓜尔胶 | 第12-19页 |
| ·两性瓜尔胶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13-16页 |
| ·两性瓜尔胶的应用 | 第16-19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两性甜菜碱型中间体的制备 | 第21-33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1-22页 |
| ·实验工艺路线的选择 | 第22-25页 |
| ·第一种工艺路线 | 第22-24页 |
| ·第二种工艺路线 | 第24-25页 |
| ·正交实验 | 第25-27页 |
| ·正交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5-26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27-29页 |
| ·反应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28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 ·两性甜菜碱中间体结构鉴定 | 第29-32页 |
| ·化学法 | 第29-31页 |
| ·红外光谱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3 干法合成两性离子型瓜尔胶 | 第33-44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3-34页 |
| ·实验步骤 | 第34-36页 |
|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的制备 | 第34页 |
|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氮含量的测定 | 第34-36页 |
| ·取代度计算 | 第36页 |
| ·工艺路线 | 第36-37页 |
| ·正交实验 | 第37-39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39-41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页 |
| ·碱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等电点的测定 | 第41-42页 |
| ·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4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44-50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4-45页 |
| ·实验步骤 | 第45-47页 |
| ·溶液配制 | 第45页 |
| ·测定步骤 | 第45-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 ·取代度对 ZGG 水溶液粘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NaCl 溶液浓度对 ZGG 溶液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外加盐对 ZGG 溶液的影响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5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复配 | 第50-58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0-51页 |
| ·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精制 | 第51页 |
| ·ZGG 与 SDS 的复配 | 第51-52页 |
| ·复配体系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表面张力 | 第52-53页 |
| ·ZGG_(DS=0.15)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 | 第53-55页 |
| ·表面活性剂非理想溶液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 | 第55-56页 |
| ·取代度对ZGG/SDS 复配体系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总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