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9页 |
·红粘土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 第9-14页 |
·磁性地层学 | 第10-11页 |
·沉积学特征 | 第11-12页 |
·地球化学 | 第12页 |
·土壤学研究 | 第12-13页 |
·环境磁学 | 第13页 |
·东亚季风的形成历史及其控制因素 | 第13-14页 |
·红粘土的成因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及工作量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剖面选取及工作量 | 第17-19页 |
2 新近纪红粘土的物质组成与地层及剖面描述 | 第19-39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9-20页 |
·新近纪红粘土的物质组成 | 第20-22页 |
·新近纪红粘土地层及剖面描述 | 第22-38页 |
·北部地区典型剖面 | 第23-28页 |
·中部地区典型剖面 | 第28-30页 |
·西南部地区典型剖面 | 第30-32页 |
·南部地区典型剖面 | 第32-34页 |
·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剖面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3 新近纪化石埋藏的沉积学特征 | 第39-50页 |
·化石埋藏学原理及埋藏类型 | 第39-41页 |
·新近纪红粘土化石埋藏的沉积学特征 | 第41-49页 |
·剖面及材料 | 第42-43页 |
·化石埋藏的沉积学特征与分析 | 第43-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4 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及成因指示 | 第50-67页 |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磁化率各向异性原理及磁组构参数 | 第51-54页 |
·磁化率各向异性原理 | 第51-54页 |
·磁组构参数 | 第54页 |
·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分析 | 第54-66页 |
·磁组构参数量值 | 第54-63页 |
·磁组构参数组合特征分析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5 新近纪红粘土粒度沉积学特征及成因指示意义 | 第67-96页 |
·粒度参数及沉积学意义 | 第67-70页 |
·粒度参数 | 第68-70页 |
·粒度分布及其解释 | 第70页 |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 第70-73页 |
·粒度样品的采集 | 第70-72页 |
·粒度测试及数据评价 | 第72-73页 |
·粒度数据分析及沉积学成因意义 | 第73-95页 |
·粒度组成特征 | 第73-84页 |
·沉积物粒度累积曲线 | 第84-91页 |
·粒度参数组合特征分析 | 第91-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6 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分析与讨论 | 第96-114页 |
·新近纪红粘土的分布特征 | 第96-104页 |
·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分析 | 第104-110页 |
·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模式分析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图版 | 第124-129页 |
附表1 | 第129-134页 |
附表2 | 第134-144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