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创新观点 | 第14-15页 |
| ·实用价值及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景观设计概述 | 第16-26页 |
| ·景观设计的界定 | 第16-18页 |
| ·景观释义 | 第16-17页 |
| ·设计释义 | 第17页 |
| ·景观设计释义 | 第17-18页 |
| ·景观的分类 | 第18-20页 |
| ·景观的设计方法 | 第20-23页 |
| ·构思 | 第20页 |
| ·构图 | 第20-21页 |
| ·借景与对景 | 第21页 |
| ·添景与障景 | 第21-22页 |
| ·引导与示意 | 第22页 |
| ·渗透与延伸 | 第22页 |
| ·尺度与比例 | 第22-23页 |
| ·质感与肌理 | 第23页 |
| ·节奏与韵律 | 第23页 |
| ·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程序 | 第23-24页 |
| ·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的双重解读 | 第26-34页 |
| ·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 第26-28页 |
| ·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探索 | 第28-29页 |
| ·历史文脉解析 | 第29-32页 |
| ·历史文脉的定义 | 第29-30页 |
| ·现代设计中历史文脉的特征 | 第30-32页 |
| ·历史文脉参与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因素的载体——景观符号 | 第34-39页 |
| ·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载体解析 | 第34-36页 |
| ·符号学与设计 | 第34-35页 |
| ·符号的特征 | 第35-36页 |
| ·人类文化的符号化 | 第36页 |
| ·在景观设计中正确运用视觉符号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定山湖湖区景观设计对历史文脉元素的应用 | 第39-71页 |
| ·敌山湾定山湖湖区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 第39-41页 |
| ·项目背景 | 第39-40页 |
| ·景观设计原则和要求 | 第40-41页 |
| ·设计元素提取 | 第41-46页 |
| ·历史文脉调研 | 第41-44页 |
| ·历史文脉综合分析 | 第44-46页 |
| ·敌山湾定山湖湖区景观设计整体构思 | 第46-49页 |
| ·历史文脉在定山湖湖区各景观区域节点设计当中的符号体现 | 第49-61页 |
| ·敔花桥 | 第49-50页 |
| ·采风广场 | 第50-51页 |
| ·定水广场 | 第51-52页 |
| ·迎月驿居 | 第52-53页 |
| ·红豆院 | 第53页 |
| ·陶瓣湾 | 第53-54页 |
| ·天香阁 | 第54-55页 |
| ·璞园 | 第55-59页 |
| ·霞园 | 第59-61页 |
| ·历史文脉在定山湖湖区景观导向设计当中的符号体现 | 第61-64页 |
| ·设计概述 | 第61页 |
| ·设计原则 | 第61-62页 |
| ·标识色彩分析 | 第62-64页 |
| ·历史文脉在定山湖湖区各景观环境设施设计当中的符号体现 | 第64-66页 |
| ·历史文脉在定山湖湖区各景观艺术品设计当中的符号体现 | 第66-69页 |
| ·天露 | 第67页 |
| ·月相 | 第67-68页 |
| ·映玉 | 第68-69页 |
| ·历史文脉在定山湖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 第71-75页 |
| ·设计元素提取 | 第71-72页 |
| ·元素形态符号化 | 第72-73页 |
| ·撷取 | 第72页 |
| ·移植 | 第72页 |
| ·改造 | 第72-73页 |
| ·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73-74页 |
| ·文脉元素特色符号化 | 第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对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应用的思考 | 第75-81页 |
| ·现代景观设计的困境 | 第75-77页 |
| ·景观设计西方化 | 第75页 |
| ·景观设计雷同化 | 第75-76页 |
| ·景观设计平面化 | 第76页 |
| ·景观设计围合的概念化 | 第76页 |
| ·景观设计图纸化 | 第76-77页 |
| ·寻找中国现代景观的表现形式 | 第77-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