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2 理论研究 | 第11-30页 |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观点归纳 | 第11-16页 |
·脾肾虚衰观 | 第11-13页 |
·气虚血瘀观 | 第13-14页 |
·情志失调观 | 第14-16页 |
·现代医学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 第16-20页 |
·遗传程序学说 | 第16-17页 |
·自由基学说 | 第17-18页 |
·免疫学说 | 第18-19页 |
·应激反应学说 | 第19页 |
·神经学说 | 第19-20页 |
·中医对于肝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与肝气相关性的理论认识 | 第20-26页 |
·肝的生理特性 | 第20-21页 |
·肝的生理功能 | 第21-23页 |
·肝气理论 | 第23-26页 |
·肝气与肝主疏泄的关系 | 第24页 |
·肝气与肝主藏血的关系 | 第24-26页 |
·肝气虚与衰老理论关系 | 第26-30页 |
·肝气亏虚是五脏衰老的起始 | 第26-27页 |
·肝气虚衰是衰老的证候基础 | 第27-30页 |
3 实验 | 第30-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药品 | 第30-31页 |
·实验造模用药 | 第30页 |
·受试用药 | 第30-31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1-34页 |
·模型制备 | 第31页 |
·动物处理与分组 | 第31-32页 |
·指标选择 | 第32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32-3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一般情况观察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各组小鼠SOD值 | 第35页 |
·各组小鼠MDA值 | 第35-36页 |
·各组小鼠GSH-PX值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5页 |
·模型的评价 | 第37-38页 |
·补肝散方解 | 第38页 |
·调补肝气达到延缓衰老的机理 | 第38-42页 |
·提高SOD活性 | 第40-41页 |
·提高GSH-PX含量 | 第41页 |
·降低MDA含量 | 第41-42页 |
·对肝气虚与衰老问题的总体认识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