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热论文

行波感应加热中涡流场问题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引言第8页
 §1-2 感应加热技术介绍第8-10页
  1-2-1 感应加热的性能和特点第8-9页
  1-2-2 感应加热原理第9-10页
 §1-3 行波感应加热简述第10-11页
  1-3-1 行波感应加热特点第10页
  1-3-2 行波感应加热结构模型第10-11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第11-12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1 研究内容第12页
  1-5-2 研究涉及的关键技术第12-13页
第二章 感应加热有限元法计算第13-23页
 §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第13-14页
 §2-2 感应加热有限元计算的物理基础第14-19页
  2-2-1 电磁场数值分析的基本方程第14-16页
  2-2-2 涡流基本方程的建立第16页
  2-2-3 涡流场边界条件的分析第16-17页
  2-2-4 涡流场方程的离散第17-19页
 §2-3 矢量磁位法第19-21页
 §2-4 感应加热技术的数值仿真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行波感应加热二维涡流场有限元分析第23-36页
 §3-1 二维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3-24页
 §3-2 ANSYS二维矢量单元分析第24-25页
 §3-3 ANSYS边界条件设置第25-27页
  3-3-1 常见的边界条件第25-26页
  3-3-2 周期性边界条件第26页
  3-3-3 初始条件和交界面条件第26-27页
 §3-4 ANSYS二维仿真模型第27-28页
  3-4-1 创建有限元模型第27页
  3-4-2 材料属性和单元类型第27-28页
 §3-5 二维数值仿真结果第28-32页
  3-5-1 感应磁场二维结果分析第28-30页
  3-5-2 感应涡流场二维结果分析第30-31页
  3-5-3 功率密度比较分析第31-32页
 §3-5 变化结构与参数设置二维仿真结果第32-35页
  3-5-1 改变气隙大小第32-33页
  3-5-2 改变电源频率第33页
  3-5-3 改变初级位置第33-34页
  3-5-4 改变线圈结构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行波感应加热三维有限元初步分析第36-43页
 §4-1 三维模型涡流分布规律初步分析第36-42页
  4-1-1 涡流分布规律理论分析第36-38页
  4-1-2 三维矢量单元第38-39页
  4-2-3 ANSYS建模与仿真第39-42页
 §4-2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下一篇:纤维素高效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糖化发酵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