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仲裁协议效力扩展的基本问题 | 第9-14页 |
(一) 仲裁协议的定义 | 第9页 |
(二) 仲裁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9-12页 |
1. 诉讼契约说 | 第10页 |
2. 实体契约说 | 第10-11页 |
3. 混合契约说 | 第11页 |
4. 特殊契约说 | 第11-12页 |
(三)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 第12-13页 |
(四) 仲裁协议效力扩展问题的由来 | 第13-14页 |
二、仲裁协议效力扩展的决定主体 | 第14-18页 |
(一) 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展属于仲裁管辖权问题 | 第14页 |
(二) 仲裁庭的管辖权——仲裁庭自裁原则 | 第14-15页 |
(三) 法院的管辖权 | 第15-17页 |
(四) 仲裁庭与法院管辖权的冲突与解决——“并行控制”制度 | 第17-18页 |
三、确定仲裁协议效力的适用法律 | 第18-20页 |
(一) 以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适用的法律为准据法 | 第18-19页 |
(二) 以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 | 第19页 |
(三) 以一般法律原则、习惯法或国际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 | 第19-20页 |
四、仲裁协议效力扩展的法理基础 | 第20-32页 |
(一) “禁止反言”原则 | 第20-22页 |
(二)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 第22-25页 |
(三)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 第25-27页 |
(四) 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1. 有权代理情形下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 | 第27-28页 |
2. 表见代理情形下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 | 第28页 |
(五) 合同转让理论 | 第28-32页 |
1. 合同概括承受 | 第29-30页 |
2. 债务承担 | 第30页 |
3. 债权让与 | 第30-32页 |
五、仲裁协议效力扩展对传统仲裁制度的冲击 | 第32-34页 |
(一) 仲裁协议效力扩展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冲击 | 第32-33页 |
(二) 仲裁程序问题 | 第33页 |
(三)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 第33-34页 |
六、我国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的评析与建议 | 第34-39页 |
(一)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在仲裁中的适用 | 第34-35页 |
(二) 代位求偿情形下仲裁条款的效力 | 第35-37页 |
(三) 合同转让情形下仲裁条款的效力 | 第37-38页 |
(四) 仲裁一方当事人(法人)主体资格发生变化时仲裁协议的效力 | 第38-39页 |
七、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