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第13-22页 |
一、公共利益与公益诉讼 | 第13-17页 |
二、民事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17-20页 |
三、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价值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法理基础 | 第22-30页 |
一、正当当事人理论的发展 | 第22-24页 |
二、诉讼信托理论 | 第24-25页 |
三、诉权理论的变化 | 第25-27页 |
四、既判力的扩张理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比较研究 | 第30-39页 |
一、大陆法系立法例 | 第30-33页 |
二、英美法系立法例 | 第33-36页 |
三、比较研究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现状分析 | 第39-45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39-40页 |
二、司法实践 | 第40-41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第五章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构想 | 第45-54页 |
一、多元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准备与实践基础 | 第45-48页 |
(一) 人民主权理论 | 第45-46页 |
(二) 权利制约理论 | 第46-47页 |
(三) 实践基础 | 第47-48页 |
二、多元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具体设计 | 第48-54页 |
(一) 公民个人原告资格 | 第48-49页 |
(二) 社会团体原告资格 | 第49-51页 |
(三) 检察院原告资格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