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外来物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入侵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Summary第7-12页
目录第12-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40页
 1 生物入侵的机制第17-23页
   ·生物入侵的途径第17-18页
   ·生物入侵的过程第18-19页
   ·生物成功入侵的机理第19-23页
 2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第23-27页
   ·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第23-25页
   ·入侵生物的预防和控制第25-26页
   ·对生物入侵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第26-27页
 3 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27-40页
   ·紫茎泽兰在我国的传播与分布第27-28页
   ·紫茎泽兰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第28-31页
   ·紫茎泽兰的危害第31-33页
   ·紫茎泽兰的防除第33-35页
   ·紫茎泽兰的合理利用第35-40页
第二章 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的研究第40-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种子雨的调查取样第41页
   ·种子库的调查取样第41页
   ·幼苗库的调查取样第41-42页
   ·数据处理第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紫茎泽兰种子雨数量动态第42-44页
   ·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及活力变化第44页
   ·紫茎泽兰种子库的数量动态第44-46页
   ·紫茎泽兰幼苗库的动态变化第46-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第三章 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第49-57页
 1 材料及方法第49-50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第49页
   ·不同贮藏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9-50页
   ·不同土壤类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0页
   ·不同覆盖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0页
   ·不同pH值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0页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不同光照条件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贮藏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土壤类型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覆盖条件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3-54页
   ·不同pH值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4页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4-5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5-57页
第四章 非生物因素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第57-65页
 1 研究方法第58-59页
   ·试验材料和幼苗处理第58页
   ·计测方法第58页
   ·数据处理第58-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泽兰幼苗的生长动态第59-60页
   ·不同土壤类型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第60-61页
   ·不同浇水频率下泽兰幼苗生长动态的研究第61-63页
 3 结论和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及其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第65-74页
 1 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第65-67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65-66页
   ·研究方法第66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第66-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1页
   ·不同生境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第67-69页
   ·不同生境中紫茎泽兰幼苗密度以茎高的生长动态第69-70页
   ·不同生境下紫茎泽兰幼苗的生长特征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4页
第六章 紫茎泽兰入侵对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第74-82页
 1 研究地区与方法第74-76页
   ·研究地点第74-75页
   ·研究方法第75-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80页
   ·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第76-77页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结构特征第77-79页
   ·紫茎泽兰种群结构特征第79-80页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多样性特征第80页
 3 讨论第80-82页
第七章 紫茎泽兰入侵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第82-91页
 1 研究地自然概况第82-83页
 2 研究方法第83页
   ·样地的设置第83页
   ·调查方法第83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8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3-90页
   ·不同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类群的组成第83-85页
   ·不同生境内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时间动态比较第85-86页
   ·功能团的分布和时间动态特征第86-89页
   ·不同生态环境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值比较第89-90页
 4 结论与讨论第90-91页
第八章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时间配置及数量特征研究第91-100页
 1 调查地区和研究方法第91-92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91页
   ·研究方法第91-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98页
   ·紫茎泽兰光合器官时间格局上的数量特征第92-94页
   ·地上部分生物量时间格局上的数量特征第94-97页
   ·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第97页
   ·紫茎泽兰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与生长指标、生境因素的关系第97-98页
 3 讨论第98-100页
第九章 泽兰实蝇寄生对不同生境中紫茎泽兰有性繁殖的影响第100-108页
 1 调查与研究方法第100-101页
   ·研究地点第100页
   ·研究方法第100-10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1-106页
   ·不同生境中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花序及其种子数量的影响第101-103页
   ·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种子特性的影响第103-104页
   ·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率及出苗率的影响第104-106页
 3 结论和讨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References第108-125页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动轮廓模型在肿瘤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下一篇:三峡梯调中心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