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9-1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2-14页 |
| 2 试验方案 | 第14-30页 |
| ·试验目的 | 第14-15页 |
| ·试验方案 | 第15-30页 |
| ·试件设计 | 第15-19页 |
| ·材料性能 | 第19-20页 |
| ·加载方案 | 第20-22页 |
| ·测量内容和方法 | 第22-30页 |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72页 |
| ·PJ-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51页 |
| ·试件特点 | 第30页 |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30-37页 |
| ·主要测量结果 | 第37-51页 |
| ·PJ-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72页 |
| ·试件特点 | 第51页 |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51-58页 |
| ·主要测量结果 | 第58-72页 |
| 4 试验结果对比及综合分析 | 第72-86页 |
| ·试验PJ-4 与PJ-1、PJ-2 主要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80页 |
| ·试验破坏现象 | 第72-76页 |
| ·纵向钢筋应变值 | 第76-80页 |
| ·宽梁箍筋应变值 | 第80页 |
| ·变形性能比较 | 第80页 |
| ·小结 | 第80页 |
| ·试验PJ-5 与PJ-1、PJ-2、PJ-4 主要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80-86页 |
| ·试验破坏现象 | 第80-82页 |
| ·纵向钢筋应变值 | 第82-85页 |
| ·宽梁箍筋应变值 | 第85页 |
| ·变形性能比较 | 第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5 宽梁与薄墙肢偏心节点拉—压杆模型设计法 | 第86-96页 |
| ·拉—压杆模型设计法概述 | 第86-87页 |
| ·拉—压杆模型发展梗概 | 第86页 |
| ·拉—压杆模型设计法内容 | 第86-87页 |
| ·拉—压杆模型设计法一般步骤 | 第87页 |
| ·偏心节点的拉—压杆模型设计法 | 第87-96页 |
| ·拉—压杆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 ·第二类拉—压杆模型和压杆设计 | 第89-94页 |
| ·小结 | 第94-96页 |
| 6 总结与建议 | 第96-98页 |
| 附录1 | 第98-102页 |
| 附录2 | 第102-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1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11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