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前言第1-18页
 1 文献综述第12-15页
 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5-18页
第一章 样地设置和野外调查方法第18-22页
 1 研究区自然环境特征及植被概况第18-19页
   ·自然环境特征第18页
   ·植被概况第18-19页
 2 样地设置第19-20页
 3 野外调查方法第20-22页
   ·群落调查第20页
   ·环境因子调查第20-21页
   ·数据预处理第21-22页
第二章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的数量分类第22-30页
 1 研究方法第22-26页
   ·纸条排队分类法第22-24页
   ·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第24页
   ·系数聚合法第24-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分类结果第26-27页
   ·分析第27页
   ·讨论第27-30页
第三章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第30-39页
 1 风灾迹地群落的植物区系第30-33页
   ·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第30-31页
   ·植物区系特征第31-33页
 2 群落的外貌第33-35页
   ·群落的外貌周期性第33页
   ·生活型和叶型第33-35页
 3 群落的水平结构第35-37页
   ·扩散系数第35-36页
   ·平均拥挤度第36页
   ·聚块性指数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4 群落的垂直结构第37-39页
第四章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第39-47页
 1 研究方法第39-41页
   ·Simpson指数第39-40页
   ·Shannon-wiener指数第40页
   ·Pielou指数第40页
   ·物种丰富度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特征第41-44页
   ·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第44页
   ·不同海拔、坡向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第44-45页
 3 结论第45-47页
第五章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物种相关性与联结性的研究第47-60页
 1 研究方法第48-50页
   ·取样方法第48页
   ·数据处理第48-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总体相关性第50页
   ·种间关联测度第50-54页
   ·种间联结性x~2检验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9页
   ·方法讨论第55-57页
   ·缙云山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种间联结的生态学意义第57-58页
   ·缙云山16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种间联结的特点第58-59页
 4 讨论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1: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6 年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维管植物名录第70-73页
附2: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唐诗歌研究
下一篇:北冰洋、白令海、南海南部海域氟氯烃分布特征及其水团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