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密度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 ·林分密度概念 | 第10页 |
| ·林分密度测度(王迪生,1994年) | 第10-11页 |
| ·我国林分密度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 ·林分直径分布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 ·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 ·林分直径结构模拟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概念及意义 | 第15-16页 |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概述 | 第16页 |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森林立地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森林生产力与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概述 | 第19-22页 |
| ·生产力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 ·生产力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发展趋势 | 第20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概述 | 第20-22页 |
| ·国外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概述 | 第20-21页 |
| ·国内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概述 | 第21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研究发展趋势 | 第22页 |
| ·物种多样性评价概述 | 第22-24页 |
| ·生物多样性概念 | 第22-23页 |
|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概述 | 第23页 |
| ·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研究概况 | 第24页 |
| 2 引言 | 第24-25页 |
| 3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5-28页 |
|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 第25-26页 |
|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概况 | 第26-28页 |
|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概况 | 第28页 |
| 4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方法 | 第28-36页 |
|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28-29页 |
| ·标准地选择 | 第28页 |
| ·标准地的设置 | 第28-29页 |
| ·标准地调查内容 | 第29页 |
| ·调查工具 | 第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6页 |
| ·林分密度的研究方法 | 第29页 |
| ·直径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 ·五种概率密度拟合方法 | 第31-32页 |
| ·直径分布特征数 | 第32页 |
| ·直径分布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 ·拟合曲线的优选 | 第34页 |
| ·基准胸径的确定 | 第34页 |
| ·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和立地指数曲线图的绘制 | 第34页 |
| ·林分生产力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 ·物种多样性评价研究方法 | 第36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6-68页 |
| ·林分密度 | 第36-39页 |
| ·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 第39-51页 |
| ·概率分布函数拟合 | 第40页 |
| ·拟合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 ·直径分布特征数分析 | 第41-42页 |
| ·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结果 | 第42页 |
| ·各径阶株数累计频率拟合精度 | 第42-50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50-51页 |
| ·立地质量评价 | 第51-54页 |
| ·导向拟合曲线的优选 | 第51-53页 |
| ·基准胸径的确定 | 第53页 |
| ·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 第53-54页 |
| ·林分生产力评价 | 第54-58页 |
| ·生物多样性评价 | 第58-68页 |
| ·各标准地物种多样性指标 | 第58页 |
| ·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标比较 | 第58-63页 |
|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标比较 | 第58-60页 |
|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标比较 | 第60-63页 |
|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标比较 | 第63页 |
|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标比较 | 第63-66页 |
| ·乔、灌、草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比较分析 | 第63-65页 |
| ·乔、灌、草Pielou指数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 ·乔、灌、草种间相遇率指数比较分析 | 第66页 |
| ·物种多样性指标随海拔梯度变化分析 | 第66-68页 |
| ·乔木层多样性指标随海拔梯度变化分析 | 第66-67页 |
| ·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分析 | 第67页 |
| ·草本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分析 | 第67-68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 ·林分密度研究结论 | 第68页 |
| ·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8页 |
|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8-69页 |
| ·林分生产力评价研究结论 | 第69页 |
| ·林分物种多样性评价研究结论 | 第69页 |
| ·林分质量评价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英文摘要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