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框架、方法 | 第10-12页 |
1、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2、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0-11页 |
3、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一、多元文化与学校德育课程 | 第12-16页 |
(一) 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概说 | 第12-14页 |
1、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2、多元文化、文化上的多元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 | 第13-14页 |
(二) 德育与德育课程 | 第14-15页 |
(三) 多元文化和学校德育课程的互动发展 | 第15-16页 |
二、美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嬗变 | 第16-25页 |
(一) 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成因及其对德育课程的影响 | 第16-20页 |
1、民族与移民 | 第17页 |
2、宗教 | 第17-18页 |
3、政治制度 | 第18页 |
4、经济全球化 | 第18-20页 |
(二) 美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嬗变 | 第20-25页 |
1、二战前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的简单回顾 | 第20-22页 |
2、二战后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的分析 | 第22-25页 |
三、战后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 第25-36页 |
(一) 目标: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 | 第25-27页 |
(二) 内容:呈现多元统一的状态 | 第27-28页 |
1、公民教育内容 | 第27页 |
2、品格教育内容 | 第27-28页 |
(三) 实施:出现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 | 第28-36页 |
1、课堂教学 | 第28-30页 |
2、生活指导 | 第30-31页 |
3、活动教育 | 第31-36页 |
四、战后美国德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41页 |
(一) 尊重、明确学生的多元选择 | 第36-37页 |
(二) 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和推理能力 | 第37-38页 |
(三) 培养、传递一些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 | 第38-39页 |
(四) 学校德育从对抗走向对话 | 第39页 |
(五) 注重德育的人文取向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