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导电材料及其制品论文--电力电缆论文

电力电缆测偏测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课题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2-13页
     ·系统发展趋势第13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课题注意研究内容及工作第14-15页
第2章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与实现分析第15-28页
   ·系统测量对象分析第15-16页
   ·系统原理分析第16-23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16-17页
     ·系统测量过程第17-18页
     ·电缆层间突变点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8-23页
   ·系统总体结构第23-24页
   ·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第24页
   ·系统电路设计指标要求第24-26页
     ·检测系统与A/D 转换模块设计指标第24-26页
     ·电路非线性和稳定性指标第26页
   ·采样数据传输要求第26-28页
     ·采样数据量分析第26页
     ·传输模式选择第26-28页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28-41页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28-29页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思想第28页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结构第28-29页
   ·信号获取与处理第29-32页
     ·X 射线源第29页
     ·光电检测器第29-30页
     ·信号放大第30-32页
   ·单片机模块第32-34页
   ·USB1.1 接口电路第34-36页
   ·采样同步控制电路第36-37页
   ·A/D 转换电路第37-38页
   ·RS232 接口电路第38-39页
   ·PCB板设计要求第39-41页
     ·检测信号放大电路部分设计要求第39页
     ·USB1.1 接口差分线设计要求第39-40页
     ·印刷电路板其他电路设计要求第40-41页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41-54页
   ·程序设计语言及开发环境第41-42页
   ·下位机程序设计第42-48页
     ·程序设计要求第42页
     ·主程序设计第42-43页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第43-44页
     ·A/D 采样子程序设计第44页
     ·环形FIFO 数据缓冲区设计第44-45页
     ·USB 固件程序设计第45-48页
   ·USB 设备PDIUSBD12 驱动程序设计第48-50页
   ·上位机程序设计第50-54页
     ·程序设计要求第50页
     ·主程序设计第50-52页
     ·读下位机数据程序设计第52页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第52-54页
第5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第54-63页
   ·硬件部分测试第54-56页
     ·光电检测信号放大电路测试第54-55页
     ·单片机ISP 程序下载测试第55-56页
   ·软件部分测试第56-57页
     ·USB 设备枚举第56-57页
     ·上下位机程序测试第57页
   ·验证系统性能第57-63页
     ·验证电路带宽和响应速度第57-58页
     ·用红外发射对管模拟X 射线源测试系统第58-59页
     ·现场测试系统第59-61页
     ·验证结论第61-63页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附录B 部分程序源代码第69-72页
附录C 电路测偏测厚系统PCB 图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纠缠态的制备及其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维数据的两样本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