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一、普惠制金融体系 | 第10-11页 |
二、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动态(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普惠金融发展动态研究-理论方面 | 第12-14页 |
二、普惠金融研究发展动态-实践方面 | 第14-16页 |
第四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普惠金融的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孟加拉乡村银行(GB 模式)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模式(BRI)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 第22-23页 |
第五节 江西的小额担保贷款模式 | 第23-25页 |
第六节 内蒙古的贷款公司模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 第27-35页 |
第一节 从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角度的评价 | 第28-30页 |
一、普惠金融发展深化评价 | 第28页 |
二、普惠金融需求满足程度评价 | 第28-29页 |
三、目前服务于普惠金融的典型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评价(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第29-30页 |
四、普惠金融发展协调性评价 | 第30页 |
第二节 从金融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实现程度的角度的评价 | 第30-33页 |
第三节 从政府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角度的评价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分析 | 第35-49页 |
第一节 普惠金融的在我国的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 第35-44页 |
一、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深度和满足度的评价 | 第35-42页 |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中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评价 | 第42-43页 |
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宏观政策环境的评价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我国可持续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 | 第44-49页 |
一、普惠金融的潜在需求群体 | 第44-46页 |
二、普惠金融的主要潜在供给主体 | 第46-47页 |
三、普惠金融的发展机遇分析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我国发展可持续普惠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 第49-55页 |
第一节 构建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构建可持续普惠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一、坚持适度竞争原则 | 第51-52页 |
二、政府应适当放开金融机构的经营定价权 | 第52-53页 |
三、要加强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辅助体系的优化 | 第53页 |
四、金融机构自身应该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 第53-54页 |
五、建立现代普惠金融体系,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