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言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4页 |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农业保险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农业风险的概念 | 第15页 |
·农业保险的概念 | 第15-16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8页 |
·农业保险供需理论 | 第18-21页 |
3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评述 | 第21-32页 |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21-27页 |
·美国、加拿大的农业保险 | 第21-23页 |
·日本的农业保险 | 第23-24页 |
·前苏联的农业保险 | 第24页 |
·西欧国家的农业保险 | 第24-26页 |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 | 第26-27页 |
·国内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27-32页 |
·上海农业保险的发展 | 第28-29页 |
·新疆农业保险的发展 | 第29-31页 |
·淮安农业保险的发展 | 第31-32页 |
4 南京市农业自然灾害的状况以及建立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32-37页 |
·南京市农业自然灾害的状况 | 第32-35页 |
·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 第32页 |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 第32页 |
·洪涝和干旱是最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 第32-33页 |
·灾害程度深 | 第33页 |
·造成损失巨大 | 第33-35页 |
·建立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实践依据 | 第36-37页 |
5 南京市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和投保意愿的调查分析 | 第37-47页 |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被访者的年龄分布 | 第37页 |
·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 | 第37-38页 |
·被访者的收入情况 | 第38页 |
·被访者对农业自然灾害和保险的认知情况 | 第38-41页 |
·农户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 第39页 |
·灾害发生的频率 | 第39-40页 |
·灾害损失情况 | 第40页 |
·损失的弥补方式 | 第40-41页 |
·对保险和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 | 第41页 |
·投保农业保险的意愿分析 | 第41-44页 |
·投保意愿 | 第41-42页 |
·投保品种 | 第42页 |
·期望的保障水平 | 第42-43页 |
·保费的承担意愿 | 第43-44页 |
·影响农民投保意愿的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自然风险是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动力 | 第44页 |
·家庭收入构成对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影响 | 第44页 |
·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愿投保农业保险的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周围无人参加,所以自己也不参加 | 第45页 |
·没有余钱 | 第45页 |
·存在其他风险转移方式 | 第45-46页 |
·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 第46-47页 |
6 建立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构想 | 第47-52页 |
·建立南京市农业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建立南京市农业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 | 第47-48页 |
·建立南京市农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48页 |
·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 | 第48页 |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方式 | 第48-49页 |
·积极协助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其他农村保险 | 第49页 |
·将政府性保险交由承担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承保 | 第49页 |
·保费补贴 | 第49页 |
·税收优惠 | 第49页 |
·实行风险共担的政策 | 第49页 |
·保险费来源及管理 | 第49-50页 |
·开办的险种和保障程度 | 第50页 |
·对南京市农业保险的组织领导 | 第50-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