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水稻叶色基因的精细定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高等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9-15页 |
| ·色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 | 第10-12页 |
| ·膜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 | 第12-13页 |
| ·叶绿体自身编码蛋白质相关基因的突变 | 第13-14页 |
| ·蛋白转运、定位相关基因的突变 | 第14-15页 |
|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 第15-18页 |
|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16-17页 |
|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 第17-18页 |
| ·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的利用 | 第18-20页 |
| ·水稻叶色基因作为性状标记在两系法中的利用 | 第18-19页 |
| ·水稻叶色基因作为性状标记在三系法中的利用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水稻黄绿叶基因ygl2 的精细定位 | 第20-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 ·供试水稻材料 | 第20页 |
| ·遗传分析和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0页 |
| ·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DNA 的提取和 SSR 分析 | 第20-21页 |
| ·新 SSR 和 STS 标记的发展 | 第21页 |
| ·分子标记与黄绿叶基因的连锁分析 | 第21页 |
| ·基因注释分析 | 第21-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 ·黄绿叶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与性状分析 | 第22页 |
| ·黄绿叶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 | 第22-23页 |
| ·突变体黄绿叶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23-24页 |
| ·ygl2 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24-26页 |
| ·覆盖黄绿叶基因ygl2 的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26-27页 |
| ·候选基因分析 | 第27-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水稻早衰叶基因psl1 的精细定位 | 第31-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供试水稻材料 | 第31-32页 |
| ·遗传分析和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32页 |
| ·早衰叶基因的定位方法 | 第32页 |
| ·DNA 的提取和SSR 分析 | 第32-33页 |
| ·STS 标记的发展 | 第33页 |
| ·分子标记与早衰叶基因的连锁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 ·早衰叶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与性状分析 | 第33-34页 |
| ·突变体早衰叶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4-35页 |
| ·与早衰叶基因连锁的SSR 标记的筛选 | 第35页 |
| ·psl1 的初步定位 | 第35-36页 |
| ·psl1 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6-38页 |
| ·覆盖早衰叶基因psl1 的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0-44页 |
| ·关于图位克隆和精细定位 | 第40-41页 |
| ·关于黄绿叶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1页 |
| ·关于早衰叶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 附录 | 第51-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