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安宁温泉镇地热田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安宁温泉镇地热田地质环境 | 第18-36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气象水文 | 第19-21页 |
| ·地层 | 第21-28页 |
| ·地层概况 | 第21-24页 |
| ·地层富水性 | 第24-25页 |
| ·地层岩石热导率 | 第25-28页 |
| ·构造 | 第28-30页 |
| ·新构造运动 | 第30-31页 |
| ·岩浆活动情况 | 第31页 |
| ·岩溶发育规律 | 第31-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安宁温泉镇地热田特征 | 第36-57页 |
| ·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 第37-41页 |
| ·温泉镇地热田热储结构特征 | 第41-42页 |
| ·各热储特征及边界圈定 | 第42-44页 |
| ·浅部热储地热地质特征及边界圈定 | 第42-44页 |
| ·深部热储地热地质特征及边界圈定 | 第44页 |
| ·浅部热储地温场特征及分区 | 第44-48页 |
| ·浅部热储地温场特征 | 第44-46页 |
| ·浅部热储地温场分区特征 | 第46-48页 |
| ·温泉镇地热田热流体运移特征 | 第48-49页 |
| ·热水化学特征 | 第49-53页 |
| ·化学温标推算深部热储温度 | 第53-55页 |
| ·小节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安宁温泉镇地热田成因模式探讨 | 第57-61页 |
| ·热源 | 第57页 |
| ·热储层 | 第57-58页 |
| ·热通道 | 第58-59页 |
| ·地热流体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59-60页 |
| ·成因模式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安宁温泉镇地热场数值模型 | 第61-81页 |
| ·数学模型 | 第61-62页 |
| ·渗流场数学模型 | 第61-62页 |
| ·温度场数学模型 | 第62页 |
| ·模型计算 | 第62-66页 |
| ·渗流场数值模拟 | 第66-74页 |
| ·渗流场概念模型 | 第67-68页 |
| ·区域剖分 | 第68页 |
| ·时间离散 | 第68-69页 |
| ·参数分区 | 第69页 |
| ·初值确定 | 第69-71页 |
| ·源汇项处理 | 第71-72页 |
| ·数学模型的识别、验证 | 第72-74页 |
| ·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74-80页 |
| ·温度场概念模型 | 第74页 |
| ·区域剖分 | 第74页 |
| ·时间离散 | 第74页 |
| ·参数分区 | 第74-75页 |
| ·初值确定 | 第75-77页 |
| ·源汇项处理 | 第77-78页 |
| ·数学模型的识别、验证 | 第78-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81-82页 |
| ·结论 | 第81页 |
| ·不足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页 |
| 附录B 硕士攻读期间从事项目目录 | 第87-88页 |
| 附录C 研究区内部裂隙统计表 | 第88-90页 |
| 附录D 研究区钻孔统计表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