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1 前言 | 第7-21页 |
| ·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7-8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 第8-10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8-9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9页 |
| ·同工酶标记 | 第9-10页 |
| ·DNA分子标记 | 第10页 |
| ·DNA分子标记简介 | 第10-18页 |
| ·DNA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10页 |
| ·DNA分子标记的系统分类 | 第10-12页 |
| ·AFLP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5页 |
|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7页 |
| ·分子标记在贝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 ·虾夷扇贝概况 | 第18-20页 |
| ·虾夷扇贝的分类学地位以及形态学特征 | 第18页 |
| ·虾夷扇贝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养殖情况 | 第18-19页 |
| ·分子标记在虾夷扇贝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器材、试剂 | 第21-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以及相关试剂配制 | 第21-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35页 |
| ·实验的主要流程 | 第25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纯化 | 第25-26页 |
| ·AFLP技术实验流程与产物检测 | 第26-30页 |
| ·SSR技术实验流程与产物检测 | 第30-3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2-35页 |
| 3 结果 | 第35-54页 |
| ·虾夷扇贝的总DNA提取 | 第35页 |
| ·AFLP技术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 ·酶切DNA浓度的调整 | 第35页 |
| ·AFLP引物的筛选 | 第35-36页 |
| ·AFLP选择性扩增的结果 | 第36页 |
| ·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数据分析 | 第36-39页 |
| ·SSR技术实验结果 | 第39-52页 |
| ·SSR引物的筛选与退火温度的摸索结果 | 第39-40页 |
| ·模板浓度的摸索结果 | 第40-41页 |
| ·虾夷扇SS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 ·SSR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42页 |
| ·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数据分析 | 第42-52页 |
| ·关于虾夷扇贝不同养殖方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2-54页 |
| 4 讨论 | 第54-61页 |
| ·虾夷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4-55页 |
| ·种群的遗传结构(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 第55页 |
| ·系统发生与亚群分化 | 第55-56页 |
| ·关于繁殖方式、养殖方式的探讨 | 第56-57页 |
| ·AFLP和SSR实验方法的优化 | 第57-59页 |
| ·引物的筛 | 第57-58页 |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58页 |
| ·关于SSR技术在PAGE电泳中的的影子带处理 | 第58-59页 |
| ·AFLP和SSR方法应用于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实用性和意义 | 第59-61页 |
| 5 结论 | 第61-63页 |
| Abstract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75页 |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