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
第一章 绪论 | 第1-8页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离群模糊聚类算法的发展概况 | 第6-7页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7-8页 |
第二章 模糊算法基础知识 | 第8-14页 |
·模糊理论综述 | 第8-9页 |
·模糊理论定义 | 第8页 |
·研究模糊系统的目的 | 第8-9页 |
·模糊理论技术 | 第9-13页 |
·经典集合 | 第9-10页 |
·模糊集合 | 第10页 |
·模糊逻辑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模糊集合基本运算 | 第11-12页 |
·模糊知识表示和模糊推理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三章 离群数据聚类算法 | 第14-18页 |
·离群模糊聚类算法 | 第14-15页 |
·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 | 第15-17页 |
·Mercer核 | 第15-16页 |
·离群模糊核聚类算法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四章 改进的算法及算法性能分析 | 第18-24页 |
·初始化参数的选择 | 第18页 |
·聚类目标函数的选择 | 第18-19页 |
·离群模糊核聚类的改进算法 | 第19-21页 |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 第21-22页 |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24-40页 |
·不同核函数的比较分析 | 第24-31页 |
·对仿真数据的聚类 | 第24-29页 |
·对真实世界中的数据聚类 | 第29-31页 |
·初始点的选取对算法灵敏度的分析 | 第31-33页 |
·U-W图分析 | 第33-37页 |
·权重常量w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权重指数q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