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导言 | 第11页 |
| 第一章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发展历程 | 第11-20页 |
| 第一节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 | 第11-15页 |
| 一、国际性公约 | 第11-12页 |
| 二、区域性公约 | 第12-14页 |
| 三、双边条约与海洋法公约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5-20页 |
| 一、初期阶段:1950 年代—1960 年代末 | 第15-17页 |
| 二、发展阶段:1960 年代—1970 年代末 | 第17-18页 |
| 三、成熟期:1980 年代以后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第20-31页 |
| 第一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性功能 | 第21-29页 |
| 一、陆源性污染 | 第22-23页 |
| 二、来自大气层或通过大气层的污染 | 第23-24页 |
| 三、倾废造成的污染 | 第24-26页 |
| 四、船舶来源的污染 | 第26-28页 |
| 五、关于海底活动的污染 | 第28-29页 |
| 六、关于来自国家管辖权范围外海底活动的污染 | 第29页 |
| 第二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参考适用法则”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习惯与一般法律原则 | 第31-34页 |
| 第一节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习惯 | 第31-32页 |
| 第二节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一般法律原则 | 第32-34页 |
| 一、“使用自己财产不得损及他人财产”原则 | 第32页 |
| 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32-33页 |
| 三、“善邻”原则 | 第33页 |
| 四、“管理权”原则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影响 | 第34-48页 |
| 第一节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趋势 | 第34-41页 |
| 一、保护海洋环境已明确成为国际法上之国家义务 | 第34页 |
| 二、由针对船舶污染到各种污染源的全面控制 | 第34-35页 |
| 三、船舶污染管制方式的转变 | 第35-40页 |
| 四、“参考适用法则”的应用 | 第40-41页 |
| 五、国际组织愈发重要 | 第41页 |
| 第二节 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影响 | 第41-48页 |
| 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 第41-42页 |
|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 | 第42-43页 |
| 三、国际公约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影响 | 第43-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