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序论 | 第1-12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GPRS 系统安全性 | 第12-23页 |
·G PRS 网络体系结构 | 第12-13页 |
·在现有的GSM 系统上实现GPRS 需要增加的功能模块 | 第12页 |
·GPRS 的网络特性 | 第12-13页 |
·G PRS 安全策略 | 第13-20页 |
·鉴权与GPRS 用户身份验证 | 第14-16页 |
·用户数据的机密性(数据加密) | 第16-18页 |
·用户身份的机密性 | 第18-19页 |
·用户身份检测过程 | 第19页 |
·G PRS 与GSM 在安全功能实现上的异同 | 第19-20页 |
·G PRS 系统安全风险概述 | 第20-23页 |
·G PRS 网络无线侧的风险 | 第20-21页 |
·G PRS 网络核心网的风险 | 第21页 |
·G PRS 网络承载业务的风险 | 第21-23页 |
第三章PKI 与WPKI 技术 | 第23-46页 |
·P KI 的概念和构成分析 | 第23-29页 |
·P KI 组件 | 第23-24页 |
·C A 系统模型 | 第24-25页 |
·数字证书的格式 | 第25-27页 |
·P KI 信任模型 | 第27-29页 |
·PKI 技术面临的挑战 | 第29页 |
·W AP 标准简介 | 第29-37页 |
·W AP 发展历史 | 第29-30页 |
·WAP 标准的概念 | 第30页 |
·W AP 协议的特点与优势 | 第30-31页 |
·W AP 的应用模型(编程模型) | 第31-32页 |
·W AP1.X 的协议栈模型 | 第32-33页 |
·W AP2.0 协议栈的特点 | 第33-35页 |
·W AP2.0 对无线互联网价值链上各环节的意义 | 第35-36页 |
·W AP 的安全问题 | 第36-37页 |
·W PKI 的概念与技术 | 第37-46页 |
·W PKI 体系结构 | 第37-38页 |
·W PKI 认证模型 | 第38-42页 |
·W PKI 用户私钥 | 第42页 |
·用户证书的在线获取方式 | 第42-43页 |
·用户证书的离线获取方式 | 第43-44页 |
·证书存储管理 | 第44-46页 |
第四章 WPKI 系统设计 | 第46-64页 |
·实验系统描述 | 第46-47页 |
·设计目标 | 第47页 |
·系统总体机构设计 | 第47-50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0-51页 |
·证书管理方案设计 | 第51-55页 |
·证书申请 | 第52页 |
·证书签发 | 第52页 |
·证书撤销 | 第52-54页 |
·证书恢复 | 第54页 |
·证书更新 | 第54页 |
·证书发放 | 第54-55页 |
·C RL 管理 | 第55页 |
·子模块设计 | 第55-61页 |
·C A 的初始化子模块 | 第55-56页 |
·用户证书请求处理子模块 | 第56-59页 |
·证书撤消子模块 | 第59-60页 |
·证书状态查询子模块 | 第60-61页 |
·基于WPKI 的用户接入认证流程探讨 | 第61-64页 |
·双向身份鉴别流程说明 | 第62-63页 |
·鉴别方案的优点和可行性 | 第63页 |
·鉴别方案的不足之处和安全漏洞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系统的具体实现与测试 | 第64-85页 |
·系统平台 | 第64页 |
·Openssl 库简述 | 第64-68页 |
·OpenSSL 提供的BIO 接口 | 第65-67页 |
·几个常用的BIO 介绍 | 第67-68页 |
·系统整体程序结构 | 第68-70页 |
·子模块实现 | 第70-80页 |
·R A 子系统设计 | 第70-71页 |
·C A 初始化模块 | 第71-72页 |
·C A 证书产生模块 | 第72-75页 |
·C A 证书发布/查询模块 | 第75-78页 |
·证书撤销模块 | 第78-80页 |
·系统测试 | 第80-85页 |
·用户登陆 | 第80-81页 |
·证书操作选择 | 第81-82页 |
·证书申请 | 第82页 |
·证书状态查询 | 第82-83页 |
·证书撤销 | 第83页 |
·证书更新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7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92页 |
修改提纲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