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部分 欧洲农民协会概况 | 第13-18页 |
一、欧洲农民协会概况 | 第13-15页 |
(一) 欧洲农民协会的组织模式 | 第13-14页 |
(二) 农民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 第14页 |
(三) 农民协会的职能作用 | 第14-15页 |
二、欧洲农民协会模式的启示 | 第15-18页 |
(一) 政府应加强立法,保护农民协会的发展 | 第16页 |
(二) 政府应加强对专业协会建立的指导 | 第16页 |
(三) 政府应为协会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 | 第16页 |
(四) 农民协会应主动与政府建立起合作关系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农民协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 第18-29页 |
一、1949 年前我国农民协会发展的历程 | 第18-24页 |
(一) 清末民初的农会及特点 | 第18-19页 |
(二)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及特点 | 第19-21页 |
(三) 国民政府时期的农民协会及特点 | 第21-24页 |
二、1949 年后我国农民协会发展概况 | 第24-29页 |
(一) 大陆农民协会概况 | 第24-26页 |
(二) 台湾农会概况 | 第26-29页 |
第三部分 重建大陆农民协会的思考 | 第29-52页 |
一、重建农民协会的现实必然性 | 第29-36页 |
(一) 理论依据——市民社会理论 | 第29-31页 |
(二) 现实需求——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 | 第31-36页 |
二、我国农村现有社团组织状况 | 第36-41页 |
(一)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37-40页 |
(二) 社会性社团组织 | 第40-41页 |
三、农民协会重建范式透视 | 第41-45页 |
(一) 压力集团型 | 第41-42页 |
(二) 市民社会型 | 第42-43页 |
(三) 人民团体型 | 第43-45页 |
四、重建大陆农民协会的几点思考 | 第45-52页 |
(一) 建立农民协会的路径 | 第45-46页 |
(二) 建立农民协会的立法思考 | 第46-52页 |
结束语:加快对农民协会建立的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主要科研及课题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