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 | 第14-15页 |
| ·研究范围、对象和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范围限定 | 第15页 |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5页 |
|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调查法 | 第16页 |
| ·实际案例研究法 | 第16页 |
| ·观察法、访谈法 | 第16页 |
| ·空间使用评价 | 第16-17页 |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空间 | 第18-25页 |
| ·高层住宅建筑现状 | 第18-23页 |
| ·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第18-19页 |
| ·高层住宅建筑产生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 第19-23页 |
| ·高层建筑底层架空 | 第23-24页 |
| ·底层架空空间特征 | 第23页 |
| ·底层架空空间的意义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发展和相关政策 | 第25-36页 |
| ·中国传统建筑架空的起源和发展 | 第25-28页 |
| ·传统建筑架空空间 | 第25页 |
| ·中国传统建筑架空空间的地域性 | 第25-26页 |
| ·中国传统架空建筑空间处理形态 | 第26-28页 |
| ·国外建筑底层架空理论体系 | 第28-30页 |
| ·日本传统民居"高床文化" | 第28页 |
| ·黑川纪章及其建筑理念 | 第28-29页 |
| ·勒·柯布西耶 | 第29-30页 |
|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发展情况 | 第30-32页 |
| ·各时期底层架空空间的发展 | 第30-31页 |
| ·各城市底层架空空间的发展 | 第31-32页 |
| ·国内外相关政策与规定 | 第32-35页 |
|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政策及法规 | 第32-33页 |
| ·我国城市的政策及法规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应用现状 | 第36-61页 |
| ·底层架空空间的空间特性 | 第36-38页 |
| ·底层架空空间形式 | 第38-42页 |
| ·底层架空空间形式分类 | 第38-41页 |
| ·底层架空空间使用综合性比较 | 第41-42页 |
| ·底层架空空间的使用功能 | 第42-49页 |
| ·公共交流活动空间 | 第42-44页 |
| ·健身设施活动、儿童嬉戏活动场地 | 第44-45页 |
| ·住区展览空间 | 第45-46页 |
| ·景观环境 | 第46-47页 |
| ·城市空间 | 第47页 |
| ·交通空间 | 第47-48页 |
| ·停车空间 | 第48-49页 |
| ·底层架空空间的作用 | 第49-57页 |
| ·城市空间环境 | 第49-50页 |
| ·空间视线渗透 | 第50-52页 |
| ·调节住宅区微气候 | 第52-54页 |
| ·空间序列 | 第54-56页 |
| ·建筑美学 | 第56页 |
| ·邻里交往 | 第56-57页 |
| ·架空空间的客观影响因素 | 第57-60页 |
| ·架空空间与地域 | 第57页 |
| ·架空空间与基地条件和环境 | 第57-58页 |
| ·底层架空空间与建筑结构选型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的使用适宜性研究 | 第61-119页 |
| ·空间环境和行为特性 | 第61-68页 |
| ·行为特征 | 第62-63页 |
| ·公共交流活动的使用行为 | 第63-67页 |
| ·其他相关活动的使用行为 | 第67-68页 |
| ·城市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 第68-74页 |
| ·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使用情况 | 第68-71页 |
| ·成都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 第71-74页 |
| ·住区环境层面使用的适宜性 | 第74-96页 |
| ·分布比率 | 第74-84页 |
| ·分布位置 | 第84-89页 |
| ·空间形态 | 第89-92页 |
| ·规模尺度及空间感受 | 第92-96页 |
| ·使用者使用适宜性 | 第96-113页 |
| ·架空空间使用情况调研实例及分析 | 第96-108页 |
| ·空间公共设施细部处理 | 第108-111页 |
| ·空间界面处理 | 第111-113页 |
| ·城市层面使用适宜性 | 第113-118页 |
| ·城市空间 | 第113-116页 |
| ·城市景观环境 | 第116-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第六章 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适宜性设计建议 | 第119-127页 |
| ·空间适宜性设计建议 | 第119-121页 |
| ·分布比率 | 第119页 |
| ·分布位置 | 第119页 |
| ·竖向空间位置 | 第119-120页 |
| ·建筑结构形式 | 第120-121页 |
| ·底层架空空间设计要素 | 第121-124页 |
| ·空间尺度适宜性设计建议 | 第121-122页 |
| ·底层架空空间细部处理设计 | 第122-124页 |
| ·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发展趋势 | 第124-127页 |
| ·成都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空间使用情况总结 | 第124-125页 |
| ·成都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的发展趋势 | 第125-126页 |
| ·我国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的发展趋势 | 第126-127页 |
| 结语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附录1——成都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129-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