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从烟道灰中综合回收锗、铟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7页
   ·锗、铟的性质第10-11页
     ·锗的性质第10页
     ·铟的性质第10-11页
   ·锗、铟的应用第11-16页
     ·锗的应用第11-13页
     ·铟的应用第13-16页
   ·锗、铟的分布第16-17页
   ·国内外锗、铟回收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第17-26页
     ·锗、铟回收工艺技术的现状第17-20页
       ·锗的回收工艺第17-19页
       ·铟的回收工艺第19-20页
     ·锗、铟的综合提取第20-23页
       ·中和法第20-21页
       ·综合法第21-22页
       ·全萃法第22-23页
     ·锗、铟回收工艺技术的发展动态第23-26页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课题的提出第2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试验仪器和试剂第27-28页
   ·试验仪器第27页
   ·试验试剂第27-28页
第三章 原料的采取及制备第28-29页
第四章 原料的性质研究第29-30页
   ·原料的光谱分析第29页
   ·原料的化学分析第29-30页
第五章 试验方法和工艺流程的确定第30-32页
   ·试验方法第30页
   ·工艺流程的确定第30-32页
第六章 硫酸浸出试验第32-41页
   ·浸出原理第32-33页
     ·碱浸原理第32页
     ·酸浸原理第32-33页
   ·硫酸浸出试验第33-40页
     ·搅拌强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3页
     ·原料粒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3-34页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4-36页
     ·始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6-38页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8页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8-39页
     ·综合条件试验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七章 铟浸出动力学研究第41-50页
   ·浸出动力学的基础第41-44页
     ·区域化学反应历程及其反应速率变化特征第41-42页
     ·反应总动力学方程式及控制步骤第42-44页
     ·各控制步骤的动力学方程第44页
   ·影响铟浸出反应速率的因素第44-49页
     ·搅拌强度对铟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5页
     ·原料粒度对铟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5-46页
     ·始酸浓度对铟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6-47页
     ·浸出温度对铟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八章 铟萃取分离、铟负载有机相的洗涤和反萃试验第50-62页
   ·萃取机理第50页
   ·浸出液铟萃取分离试验第50-55页
     ·试液组成第50-51页
     ·试验结果和讨论第51-55页
       ·酸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1-52页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2页
       ·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2-53页
       ·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3-54页
       ·三价铁离子的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54-55页
       ·萃取级数的确定第55页
     ·萃取小结第55页
   ·负载有机相的洗涤试验第55-56页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分离实验第56-60页
     ·酸度对反萃的影响第56-57页
     ·时间对反萃的影响第57-58页
     ·相比对反萃的影响第58页
     ·反萃级数的确定第58-59页
     ·盐酸+TBP反萃铟的研究第59-60页
     ·反萃小结第60页
   ·有机相再生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九章 锗萃取分离、锗负载有机相的洗涤和反萃试验第62-69页
   ·萃取机理第62页
   ·萃铟余液中锗的萃取分离试验第62-66页
     ·酸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62-63页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63-64页
     ·协萃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第64-65页
     ·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第65页
     ·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第65-66页
     ·萃取小结第66页
   ·负载有机相的洗涤试验第66-67页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分离试验第67-68页
   ·有机相再生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网络安全信任模型研究
下一篇:无卤磷—氮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PBT树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