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及其鲁棒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1页 |
| ·汽车悬架系统概述 | 第11-13页 |
| ·悬架控制的特点 | 第13-14页 |
| ·主动悬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 ·常见控制方法 | 第14-18页 |
| ·主动悬架的技术现状 | 第18页 |
| ·主动悬架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汽车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34页 |
| ·悬架结构及简化模型 | 第21-23页 |
| ·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3-28页 |
| ·悬架的动力学方程 | 第23-24页 |
| ·主动力装置及其动力学方程 | 第24-28页 |
| ·悬架系统状态方程 | 第28-29页 |
| ·悬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 第29-30页 |
| ·路面干扰输入描述 | 第30-34页 |
| ·随机路面干扰 | 第30-33页 |
| ·确定性路面输入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H_∞控制理论 | 第34-44页 |
| ·数学基础知识 | 第35-36页 |
| ·H_∞空间 | 第35页 |
| ·H_∞范数 | 第35页 |
| ·H_∞范数的物理意义 | 第35-36页 |
|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 第36页 |
| ·H_∞标准控制问题 | 第36-38页 |
| ·H_∞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38-44页 |
| ·Riccati方法 | 第39页 |
| ·LMI方法 | 第39-40页 |
| ·基于LMI的输出反馈解 | 第40-44页 |
| 第四章 基于干扰抑制问题的输出反馈H_∞控制器 | 第44-52页 |
| ·干扰抑制问题 | 第44-46页 |
| ·H_∞控制器的设计与求解 | 第46-47页 |
| ·仿真结果 | 第47-50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鲁棒控制研究 | 第52-67页 |
| ·问题描述 | 第52-55页 |
| ·H_∞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 第55-59页 |
| ·悬架系统鲁棒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59-60页 |
| ·均方根(RMS)值法 | 第59-60页 |
| ·结构奇异值法 | 第60页 |
| ·传递函数法 | 第60页 |
| ·仿真结果 | 第60-64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 ·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