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侯孝贤电影的文化记录性 | 第14-22页 |
一、侯孝贤电影的写实主义传统 | 第14-17页 |
二、侯孝贤电影的文化记录性 | 第17-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侯孝贤电影的民族志模式 | 第22-35页 |
一、时间上的民族志模式 | 第23-27页 |
二、空间上的民族志模式 | 第27-30页 |
三、细节上的民族志模式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侯孝贤电影的纪实性手法 | 第35-45页 |
一、选景和取景:实景拍摄和不规则景框 | 第36-38页 |
二、声音设置:同期声录音、画外音和与配乐 | 第38-40页 |
三、人物角色:非职业演员与即兴创作 | 第40-41页 |
四、长镜头、固定机位与空镜头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侯孝贤电影文化记录的独特性 | 第45-57页 |
一、民族电影的文化传播 | 第46-48页 |
二、侯孝贤电影与张艺谋电影比较 | 第48-52页 |
三、侯孝贤电影与李安电影比较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