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图索引 | 第7页 |
表索引 | 第7-8页 |
注释表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传统路由器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内容的组织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一体化网络管理结构INMF | 第15-26页 |
·当前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网络管理系统模块划分 | 第16-19页 |
·网络管理系统整体模型 | 第19-20页 |
·INMF的设计和分析 | 第20-25页 |
·INMF的提出 | 第20-22页 |
·INMI的功能和原理 | 第22-23页 |
·INMF的对IPv4/IPv6双协议栈的支持 | 第23-24页 |
·INMF的性能分析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网络管理工作站和代理结构的设计 | 第26-35页 |
·路由器网络管理工作站的设计问题 | 第26-28页 |
·基于消息服务器的路由器网络管理工作站 | 第28-31页 |
·结构 | 第28-29页 |
·设计特点 | 第29-31页 |
·性能分析 | 第31页 |
·SNMP代理的设计 | 第31-34页 |
·SNMP代理与MIB | 第31-33页 |
·SNMP代理对SNMPv3的支持 | 第33-34页 |
·SNMP代理的工作模型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支持IPV6和SNMPV3协议的实现方案 | 第35-53页 |
·IPv6协议分析 | 第35-39页 |
·IPv6的地址格式和结构 | 第35-36页 |
·IPv6中的地址配置 | 第36页 |
·IPv6中的安全协议 | 第36-37页 |
·IPv6相对于IPv4的功能变化 | 第37-38页 |
·IPv4向IPv6的过渡 | 第38页 |
·ICMPv6分析 | 第38-39页 |
·SNMPv3分析 | 第39-42页 |
·SNMP管理框架的体系结构 | 第39-40页 |
·SNMP实体的结构 | 第40-41页 |
·消息处理子系统 | 第41页 |
·安全处理子系统 | 第41-42页 |
·访问控制子系统 | 第42页 |
·SNMP应用 | 第42页 |
·网络管理系统支持IPv6和SNMPv3的关键点 | 第42-46页 |
·支持IPv6协议的关键点 | 第42-43页 |
·支持SNMPv3的关键点 | 第43-46页 |
·IPv6和SNMPv3协议支持方案的测试结果 | 第46-52页 |
·测试环境 | 第46页 |
·支持IPv6协议的命令行测试 | 第46-48页 |
·支持SNMPv3的命令行测试 | 第48-50页 |
·支持IPv6和SNMPv3协议的web接口方式测试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路由器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 | 第53-60页 |
·SNMPv1和SNMPv2的安全性分析 | 第53-55页 |
·SNMPv1的安全机制 | 第53-54页 |
·SNMPv2的安全机制 | 第54-55页 |
·基于INMF的高性能IPv4/IPv6路由器的网络管理安全策略 | 第55-59页 |
·SNMPv3的安全机制 | 第55-57页 |
·IPv6的安全性能 | 第57页 |
·INMF提供的安全性能 | 第57-58页 |
·进一步加强安全性的措施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工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