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试验及车载镍氢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1.1 HEV、EV产生背景第7-8页
 1.2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发展现状第8-9页
  1.2.1 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第8页
  1.2.2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现状第8-9页
 1.3 车载动力电池技术第9-12页
  1.3.1 车载动力电池概述第9-10页
  1.3.2 车载镍氢蓄电池发展现状第10页
  1.3.3 车载镍氢电池电化学原理第10-12页
 1.4 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1 国外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2 国内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3 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难点和重点第14页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第14-16页
  1.5.1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14-15页
  1.5.2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理论研究第16-26页
 2.1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第16页
 2.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第16-20页
  2.2.1 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方程第16-18页
  2.2.2 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平衡方程第18-19页
  2.2.3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理论计算第19-20页
 2.3 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理论分析第20-25页
  2.3.1 混合动力车经济性分析原则第20-21页
  2.3.2 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分析方法第21页
  2.3.3 电机当量油耗的分析计算第21-22页
  2.3.4 混合动力汽车油耗计算第22-24页
  2.3.5 整车经济性评价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方案研究第26-34页
 3.1 试验目的第26-27页
  3.1.1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重要性第26页
  3.1.2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目的第26-27页
 3.2 汽车性能的评价方法与试验分类第27-28页
  3.2.1 汽车性能的评价方法第27页
  3.2.2 汽车性能试验分类第27-28页
 3.3 试验准备第28-30页
  3.3.1 试验车型第28页
  3.3.2 试验条件第28-29页
  3.3.3 试验仪器第29页
  3.3.4 混合动力汽车油耗测量方案的确定第29-30页
 3.4 试验内容确定第30-33页
  3.4.1 整车技术参数测量第30页
  3.4.2 动力性试验第30-31页
  3.4.3 经济性试验第31-33页
 3.5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EQ6110HEV试验结果分析第34-48页
 4.1 动力性试验结果分析第34-36页
 4.2 经济性试验结果分析第36-45页
  4.2.1 等速油耗分析第36-37页
  4.2.2 工况试验油耗分析第37-39页
  4.2.3 城市公交工况试验油耗分析第39-43页
  4.2.4 试验工况的改进第43-44页
  4.2.5 运用经济性油耗分析理论的分析第44-45页
 4.3 车载电池工况运行及工况环境分析第45-47页
  4.3.1 车载电池工况运行分析第45-46页
  4.3.2 车载电池运行环境分析第46-47页
 4.4 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镍氢电池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第48-65页
 5.1 镍氢电池模型第48-51页
  5.1.1 电池等效电路第48页
  5.1.2 电池内阻第48-49页
  5.1.3 电池电容量第49-51页
  5.1.4 电池荷电状态第51页
 5.2 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第51-54页
  5.2.1 电压、电流与电池SOC的关系第51-52页
  5.2.2 坏电池的充放电电压、电流与SOC关系第52-54页
 5.3 镍氢电池的性能与温度及自放电的关系第54-57页
  5.3.1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5.3.2 电池自放电对SOC的影响第55-56页
  5.3.3 镍氢电池的性能与老化和循环次数的关系第56-57页
 5.4 电池组SOC测量的模型建立和计算方法第57-60页
  5.4.1 电池组SOC的数学分布第57-58页
  5.4.2 单组SOC的计算方法第58-59页
  5.4.3 电池组SOC的确定第59-60页
  5.4.4 误差分析第60页
 5.5 电池组故障动态诊断方法第60-62页
 5.6 电池热平衡管理原理第62-64页
  5.6.1 电池热平衡管理思想综述第62页
  5.6.2 电池热平衡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第62-64页
 5.7 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系统设计第65-75页
 6.1 电池管理系统总体结构第65-67页
 6.2 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第67-74页
  6.2.1 被测电池选择开关第67-69页
  6.2.2 电压采集模块的设计第69-72页
  6.2.3 电流采集单元第72页
  6.2.4 温度采样单元第72-74页
 6.3 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7.1 全文总结第75页
 7.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所有权保留
下一篇:网络银行及其风险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