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氯氰菊酯降解菌株CDT3、PBM11的分离、降解特性及协同代谢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3-14页
前言第14-15页
文献综述第15-45页
 第一章 农药污染和生物修复技术第15-32页
  1. 农药的污染第15-17页
  2. 生物修复技术概况第17-18页
  3. 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第18-23页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第19-22页
   ·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第22-23页
  4. 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第23-26页
   ·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bioavilibility)第23页
   ·生物活性(bioactivity)第23-24页
   ·环境因素第24-26页
  5. 微生物降解有毒化合物的方式第26-27页
   ·氧化作用第26-27页
   ·还原作用第27页
   ·水解作用第27页
   ·缩合或共轭形式第27页
  6.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第27-32页
   ·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降解第27-29页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第29-32页
 第二章 生物修复中的分子生物学第32-45页
  1 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able microorganism,UCM)的研究第32-33页
  2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33-40页
   ·环境微生物群落DNA的提取第33-34页
   ·标记核酸探针杂交技术第34页
   ·原位荧光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azation,FISH)第34-35页
   ·基于PCR技术的研究方法第35-36页
   ·微生物基因组中特异DNA片段的序列分析第36-37页
   ·DNA扩增片段电泳检测技术第37页
   ·宏基因组(metagenome)文库的构建和应用第37-38页
   ·生物芯片第38-39页
   ·报道基因第39页
   ·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第39-40页
  3. 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和水平基因转移(HGT)第40-45页
研究报告第45-115页
 第一章 氯氰菊酯降解菌株CDT3的分离和降解特性研究第45-68页
  第一节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第45-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培养基与试剂第45-46页
   ·仪器第46页
   ·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第46-48页
   ·CDT3对氰氯菊酯的降解试验第48页
   ·CDT3最适生长条件研究第48-49页
   ·CDT3的抗生素抗性试验第49页
   ·农药检测方法第49页
   2. 结果及讨论第49-56页
   ·菌株分离与鉴定第49-51页
   ·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第51-52页
   ·生长曲线测定第52-53页
   ·降解性能的验证第53-54页
   ·生长条件的研究第54-56页
  第二节 氯氰菊酯降解菌株CDT3的降解特性第56-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菌株第56页
   ·培养基和试剂第56页
   ·仪器第56页
   ·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研究第56-57页
   ·茶叶降解试验第57页
   ·氯氰菊酯残留检测方法第5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7-62页
   ·降解曲线的测定第57-58页
   ·接种量与降解率的关系第58-59页
   ·CDT3菌株的共代谢的研究第59页
   ·最佳降解条件第59-61页
   ·CDT3对氯氰菊酯的耐受性实验第61页
   ·茶叶降解试验结果第61-62页
  第三节 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途径第62-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材料第62页
   ·氯氰菊酯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分析第62-63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降解产的气相色谱检测第63-64页
   ·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和降解途径推测第64-66页
   3. 讨论第66-68页
 第二章 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株PBM11的分离和降解特性研究第68-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培养基和试剂第68页
   ·仪器第68-69页
   ·菌株的富集与分离第69页
   ·菌株的鉴定第69页
   ·PBM11 16S rD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9页
   ·PBM11 对3-PBA的降解试验第69页
   ·3-PBA的检测方法第69-70页
   ·CDT3和PBM11联合作用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第70页
   ·环境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第70页
   ·底物利用试验第70页
   ·PBM11土壤降解试验第70-71页
   ·PBM11质粒的提取第7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1-78页
   ·菌种分离与鉴定第71-72页
   ·PBM11降解性能验证第72-73页
   ·CDT3和PBM11联合作用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第73-74页
   ·环境因素对3-PBA降解的影响第74-76页
   ·底物利用谱和降解途径推测第76-77页
   ·土壤污染处理试验第77-78页
   ·质粒的提取第78页
  3 讨论第78-79页
 第三章 CDT3和PBM11协同作用降解氯氰菊酯研究第79-90页
  第一节 CDT3和PBM11协同降解关系的研究第79-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80页
   ·菌株第79页
   ·培养基和试剂第79-80页
   ·仪器第80页
   ·农药的提取与检测第80页
   2. 结果及讨论第80-83页
   ·3-PBA对CDT3的生长的影响第80-81页
   ·氯氰菊酯对PBM11的生长的影响第81页
   ·加入PBA对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影响第81-82页
   ·CDT3和PBM11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比例第82页
   ·CDT3和PBM11的接种时间对氯氰菊酯降解与菌株生长的影响第82-83页
   3. 讨论第83-84页
  第二节 CDT3和PBM11协同降解土壤中氯氰菊酯及其中间产物3-PBA的研究第84-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4-86页
   ·供试土壤第84页
   ·菌液第84页
   ·培养基第84-85页
   ·试剂和仪器第85页
   ·土壤中协同降解试验方法第85页
   ·农药的提取和检测第85页
   ·土壤中微生物结构的分析第85页
   ·土壤细菌16SrDNA V3区DGGE分析第85-8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6-88页
   ·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降解试验第86页
   ·氯氰菊酯污染和施加降解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86-88页
   3. 讨论第88-90页
 第四章 CDT3中氯氰菊酯降解酶研究和酯酶基因(cesA)的克隆第90-115页
  第一节 CDT3中降解酶活性研究第90-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菌种及来源第90页
   ·试剂与仪器第90页
   ·实验方法第90-92页
   2. 结果及分析第92-97页
   ·降解酶液的提取第92页
   ·CDT3降解酶的酯酶活性初步分析第92-93页
   ·降解酶酶反应体系的建立第93-94页
   ·降解酶的定位第94-95页
   ·降解酶活性的初步研究第95-97页
   3. 讨论第97-98页
  第二节 CDT3中的酯酶基因(ces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98-11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8-105页
   ·菌株与质粒第98页
   ·培养基和试剂第98-99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99-100页
   ·酶切体系建立第100-101页
   ·试剂盒回收酶切片段第101页
   ·载体脱磷第101-102页
   ·酶连第102-103页
   ·转化第103页
   ·CDT3基因文库的构建第103页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第103页
   ·蛋白质电泳分析第103-104页
   ·序列分析方法第104-10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05-114页
   ·CDT3染色体总DNA的提取及Sau3AI酶切第105-106页
   ·染色体文库的建立及文库质量的检验第106-107页
   ·阳性克隆的获得第107-108页
   ·序列测定第108-109页
   ·阳性克隆的ORF分析第109页
   ·cesA结构基因分析第109页
   ·cesA序列分析第109-113页
   ·cesA酯酶的功能验证第113页
   ·PRT1转化子的总蛋白分析第113-114页
   3 讨论第114-115页
全文总结第115-117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3页
附录Ⅰ 文中所用的试剂及培养基配方第133-136页
附录Ⅱ 文中核酸序列第136-13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已录用的论文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吴潜及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