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眩颗粒的工艺、质量标准与初步药理学研究
引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清眩颗粒的立题依据 | 第8-13页 |
1 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2 中医、西医对VBI 眩晕的认识 | 第8-9页 |
3 处方 | 第9页 |
4 命名依据 | 第9页 |
5 处方分析 | 第9-10页 |
6 处方药物的现代研究 | 第10-12页 |
7 剂型的选择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制备工艺研究 | 第13-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2 工艺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14-20页 |
3 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0-38页 |
4. 喷雾干燥条件的选择 | 第38页 |
5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第38-39页 |
6. 制粒工艺的选择 | 第39页 |
7 工艺确定 | 第39-41页 |
8 工艺流程图 | 第41-42页 |
第三部分 清眩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 | 第42-53页 |
1 质量标准(草案) | 第42-45页 |
2 药品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45-46页 |
3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46-53页 |
第四部分 初步的药理学研究 | 第53-64页 |
1 主要药效学研究 | 第53-59页 |
2 毒理学实验研究 | 第59-64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64-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详细摘要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