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艺术即创造:对实践美学理论的新构想 | 第10-17页 |
(一) 实践美学的再思考 | 第11-12页 |
(二) 黑格尔美学的再认识 | 第12-15页 |
(三) 艺术即创造 | 第15-17页 |
二、创造概念的流变:对柏拉图以来的传统的继承 | 第17-23页 |
(一) 早期:制作与创造 | 第17-18页 |
(二) 中世纪时期:创造与上帝 | 第18-20页 |
(三) 近代:人类的创造和艺术家的创造 | 第20页 |
(四) 康德的泛创造与艺术家的创造 | 第20-22页 |
1、泛创造 | 第20-21页 |
2、艺术家的创造性 | 第21-22页 |
(五) 创造概念的总结与借鉴 | 第22-23页 |
三、实践即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人的类本质的界定 | 第23-32页 |
(一) 马克思关于“创造”的理解 | 第23-24页 |
(二) 创造即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再认识 | 第24-27页 |
(三) 符号创造:生活意义创造的最终实现 | 第27-31页 |
(四) 创造即人的类本质 | 第31-32页 |
四、艺术符号的创造:艺术实践的创造性特征 | 第32-37页 |
(一) 艺术家的创造性 | 第33-35页 |
(二) 艺术作品的创造性 | 第35-37页 |
五、艺术创造与接受:真理的显现 | 第37-42页 |
(一) “闲中生智”的集体创造 | 第38-39页 |
(二) 同时“在场(Present)”的可能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承诺书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