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对便秘的研究概况 | 第10-34页 |
1 祖国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 | 第10-12页 |
·便秘的中医范畴 | 第10页 |
·便秘的中医历史渊源 | 第10-12页 |
2 现代医家对便秘的认识 | 第12-26页 |
·病因病机 | 第12页 |
·便秘中医证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第12-13页 |
·中医治疗 | 第13-26页 |
·内治法 | 第13-20页 |
·辨证论治 | 第13-14页 |
·专病专法专方 | 第14-19页 |
·胃肠燥热 | 第15页 |
·气机郁滞 | 第15-16页 |
·气虚便秘 | 第16-17页 |
·血虚便秘 | 第17页 |
·阴虚便秘 | 第17-18页 |
·阳虚便秘 | 第18-19页 |
·中成药 | 第19-20页 |
·外治法 | 第20-26页 |
·针灸治疗 | 第20-21页 |
·耳穴贴压 | 第21-22页 |
·穴位埋线 | 第22-23页 |
·穴位贴敷 | 第23页 |
·中药灌肠 | 第23-24页 |
·按摩推拿 | 第24-25页 |
·气功疗法 | 第25-26页 |
3 评述与展望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部分 经验探析 赵展荣主任医师辨治便秘经验探析 | 第34-42页 |
1 导师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4页 |
2 辩证论治 | 第34-38页 |
·热盛津亏证 | 第34-35页 |
·气机郁滞证 | 第35-36页 |
·血虚肠燥证 | 第36-37页 |
·脾肾阳虚证 | 第37-38页 |
3 个人特色 | 第38-40页 |
·健运脾胃、调畅气机 | 第38-39页 |
·重在调养,摄生为要 | 第39-40页 |
4 总结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