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植物病原拮抗细菌的发酵条件作用机制及定殖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5页
 1.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2.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第20-23页
 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第23-30页
 4.生防菌株的定殖研究第30-33页
 5.生防菌株的遗传改良第33-35页
 6.微生物投放到环境中的安全性评估第35-45页
第二章 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第45-51页
 1.材料第45页
 2.方法第45-47页
   ·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第45页
     ·细菌的分离第45页
     ·病原菌的培养第45页
     ·拮抗细菌的筛选第45页
   ·拮抗菌的室内催芽和盆栽效果测定第45-46页
     ·拮抗菌的室内催芽第45-46页
     ·盆栽效果测定第46页
   ·田间小区试验第46-47页
     ·拮抗菌防治黄瓜枯萎病第46页
     ·拮抗菌防治大麦赤霉病第46-47页
 3.结果第47-49页
   ·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第47页
   ·拮抗菌的室内催芽和盆栽效果测定第47-48页
     ·催芽实验第47-48页
     ·盆栽效果第48页
   ·田间小区试验第48-49页
     ·拮抗细菌在田间防治黄瓜枯萎病第48页
     ·拮抗细菌在田间防治大麦赤霉病菌第48-49页
 4.结论与讨论第49-51页
第三章 拮抗细菌的鉴定第51-64页
 1.材料第51页
   ·菌种与试剂第51页
   ·引物合成第51页
 2.方法第51-57页
   ·常规的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菌落形状观察第51页
   ·生理生化反应第51-53页
   ·菌株的分子鉴定第53-57页
     ·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3-54页
     ·菌株基因组的16S rDNA序列扩增第54页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第54-55页
     ·克隆与筛选第55-57页
 3.结果第57-62页
   ·菌株的形态特征第57页
   ·拮抗曲株的生理生化反应第57页
   ·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第57-62页
     ·16S rDNA序列扩增及阳性克隆的鉴定第57-59页
     ·16S r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第59-62页
 4.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第四章 菌株发酵条件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第64-79页
 1.材料第64页
 2.方法第64-67页
   ·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第64-65页
     ·种子液的制各第64页
     ·菌株最佳碳源的筛选第64页
     ·菌株最佳氮源的筛选第64页
     ·菌株的最佳碳氮比第64-65页
     ·拮抗细菌生长的最佳PH值第65页
     ·最佳发酵温度的测定第65页
     ·供氧量对细菌发酵的影响第65页
     ·菌株的生长曲线第65页
   ·菌株的拮抗机制研究第65-67页
     ·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测定第65页
     ·菌体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测定第65-66页
     ·菌株生长曲线与代谢产物形成的关系第66页
     ·代谢产物盐析最佳饱和度的确定第66页
     ·拮抗粗提液的制备第66页
     ·拮抗粗提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66-67页
     ·拮抗粗提液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67页
     ·抗菌粗提液稳定性的测定第67页
   ·代谢产物产生的条件优化第67页
     ·主要营养物质对菌株抗菌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第67页
     ·其它金属离子及有机物质添加物对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第67页
 3.结果第67-77页
   ·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第67-72页
     ·菌株发酵最佳碳源的筛选第67-68页
     ·菌株发酵最佳氮源的筛选第68-69页
     ·菌株的最佳碳氮比第69-70页
     ·初始PH值对菌株发酵的影响第70页
     ·最佳发酵温度的测定第70-71页
     ·供氧量对细菌发酵的影响第71页
     ·菌株的生长曲线第71-72页
   ·菌株的拮抗机制研究第72-75页
     ·菌株ZJY-1的拮抗机制研究第72-75页
   ·抗菌代谢产物产生的条件优化第75-77页
     ·主要营养物质对菌株抗菌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第75-77页
     ·其它金属离子及有机物质添加物对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第77页
 4.结论与讨论第77-79页
第五章 拮抗细菌的定殖规律研究第79-87页
 1.材料第79页
 2.方法第79-81页
   ·带有GFP基因的质粒向受体菌的转化第79-80页
   ·标记菌株代时及外源质粒稳定性的测定第80页
   ·GFP标记菌株在黄瓜根围的定殖研究第80-81页
     ·盆栽试验第80-81页
     ·田间小区测定第81页
   ·GFP标记菌株在田间大麦穗部的定殖研究第81页
     ·F.g接种物、拮抗细菌悬液的准备第81页
     ·实验设计第81页
     ·菌株的回收第81页
 3.结果第81-85页
   ·质粒pRP22-GFP向生防菌ZJY-1和ZJY-116的转化第81-82页
   ·转化菌株中质粒稳定性的测定第82页
   ·盆栽条件下菌株在黄瓜根围的定殖动态规律第82-84页
     ·菌株ZJY-1G在黄瓜根围的定殖第83页
     ·菌株ZJY-116G于黄瓜根围的定殖第83页
     ·盆栽条件下菌株在第二季植物根围富集的研究第83页
     ·二季植株死亡后标记菌株在土壤中存活情况第83-84页
   ·田间小区情况下菌株ZJY-1G和ZJY-116G在黄瓜根围的定殖第84-85页
   ·标记菌株在田间大麦穗部的定殖第85页
     ·ZJY-1G在大麦穗部的定殖第85页
     ·ZJY-116G在大麦穗部的定殖第85页
 4.结论与讨论第85-87页
第六章 生防菌株对根围其它微生物的影响第87-99页
 1.材料第87页
 2.方法第87-92页
   ·盆栽用土壤的准备第87页
   ·盆栽实验设计第87-88页
   ·引入环境拮抗细菌的生态效应第88-92页
     ·对土壤中可培养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第88页
     ·引入环境的拮抗细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88-90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分析第90-92页
 3.结果第92-97页
   ·拮抗细菌对其它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第92-93页
   ·引入环境的拮抗细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93-95页
     ·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93页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93-94页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94页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第94-95页
   ·DGGE指纹图谱分析第95-97页
     ·土壤总DNA的提取第95页
     ·土壤DNA中16S rDNA片段的扩增第95-96页
     ·不同样本间土壤16Sr DNA片段的DGGE指纹图谱分析第96-97页
 4.结论与讨论第97-99页
第七章 多功能菌群混合施用的生态效应第99-105页
 1.材料第99-100页
 2.方法第100-101页
   ·毒死蜱降解菌的降解能力测定第100页
   ·供试菌株室内相容性实验第100页
   ·菌株在田间小区的表现特性第100-101页
     ·曲悬液的制备及黄瓜种子的处理第100页
     ·田间农药的准备第100页
     ·田间小区试验设计第100页
     ·供试菌株防病促生效应观察及土壤残留毒死蜱的检测第100-101页
 3.结果第101-103页
   ·毒死蜱降解菌的降解能力第101-102页
   ·供试菌株室内相容性实验结果第102页
   ·田间小区条件下生防菌与农药降解菌混用的多功能菌群的生态效应第102-103页
     ·菌株对黄瓜的防病促生作用第102页
     ·不同组合处理后的毒死蜱降解情况第102-103页
 4.结论与讨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7页
附录:本实验涉及的图片说明、培养基及试剂第117-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上海港机供应物流管理对策研究
下一篇:宽带电信网与电信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