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集油田单井配注方法研究
1 前言 | 第1-10页 |
·目的意义 | 第7页 |
·研究技术与思路 | 第7-8页 |
·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2 岔河集油田配注工作分析 | 第10-24页 |
·岔河集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 | 第10-17页 |
·地质特征 | 第10-13页 |
·开发特征 | 第13-17页 |
·开发状况 | 第13-14页 |
·存在问题 | 第14-17页 |
·配注工作分析 | 第17-24页 |
·确定配注层段 | 第17-18页 |
·确定层段性质 | 第17-18页 |
·划分注水层段 | 第18页 |
·注水井分层段配水 | 第18-19页 |
·各层段的注采比 | 第18-19页 |
·以规划产量配水 | 第19页 |
·调配层段水量 | 第19-20页 |
·确定注采滞后时间分析 | 第20-21页 |
·注采动态连通关系分析 | 第21-24页 |
3 配注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微观配注”方法 | 第24-29页 |
·修正系数法 | 第24-26页 |
·注采比法 | 第26-27页 |
·连通厚度比例法 | 第27页 |
·平均注水强度法 | 第27页 |
·劈分系数方法 | 第27-28页 |
·按可驱替体积分配注水法 | 第28-29页 |
·“宏观配注”方法 | 第29-36页 |
·Logistic旋回法 | 第29-33页 |
·水驱曲线法 | 第33-36页 |
·局限性分析 | 第36-38页 |
4 岔河集油田单井配注方法研究 | 第38-61页 |
·区块配注方法 | 第38-45页 |
·阶段存水率标准曲线拟合方法 | 第38-42页 |
·阶段水驱指数标准曲线拟合方法 | 第42-45页 |
·标准曲线拟合对比分析法 | 第45页 |
·劈分系数研究 | 第45-56页 |
·劈分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地质因素 | 第46-49页 |
·人为因素 | 第49-51页 |
·综合因素 | 第51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51-55页 |
·确定分析序列 | 第52页 |
·初始序列的无量纲化 | 第52页 |
·计算关联系数 | 第52-53页 |
·计算关联度 | 第53页 |
·依关联度排序 | 第53-55页 |
·区块劈分系数 | 第55-56页 |
·垂向劈分系数 | 第56页 |
·注水井单井配注量 | 第56-57页 |
·注水井层段配注量 | 第57-60页 |
·计算步骤 | 第60-61页 |
5 配注软件设计 | 第61-64页 |
·软件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第61页 |
·软件结构及功能 | 第61-64页 |
6 实例分析 | 第64-77页 |
·数据录入 | 第64页 |
·数据处理 | 第64-69页 |
·计算区块劈分系数和垂向劈分系数 | 第64-67页 |
·计算区块配注量 | 第67-69页 |
·注水井单井配注量 | 第69-72页 |
·实施效果分析 | 第72-74页 |
·配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7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建议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表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