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27页 |
| ·中国牡丹、芍药概况 | 第11-15页 |
| ·牡丹、芍药栽培简史 | 第11-13页 |
| ·牡丹、芍药品种资源概况 | 第13-15页 |
| ·园艺植物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 ·概述 | 第15-16页 |
| ·园艺植物品种鉴定 | 第15页 |
| ·指纹图谱 | 第15-16页 |
| ·传统的园艺植物品种鉴定方法 | 第16-18页 |
| ·形态学方法 | 第16-17页 |
| ·孢粉学方法 | 第17页 |
| ·细胞学方法 | 第17-18页 |
| ·生化指纹图谱 | 第18-19页 |
| ·贮藏蛋白电泳指纹图谱 | 第18页 |
| ·同工酶电泳指纹图谱 | 第18-19页 |
| ·DNA指纹图谱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 ·RFLP技术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RAPD技术研究概况 | 第20页 |
| ·微卫星DNA技术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 ·AFLP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 ·常见DNA指纹图谱技术的比较 | 第22页 |
| ·展望 | 第22-23页 |
| ·牡丹、芍药品种鉴定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 ·技术路线、创新点与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 ·创新点 | 第25-26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2 适于牡丹、芍药AFLP荧光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27-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7-31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 ·生化试剂 | 第27页 |
|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 ·方法 | 第28-31页 |
| ·DNA提取 | 第28页 |
| ·DNA浓度与质量测定 | 第28页 |
| ·模板DNA的酶切和连接 | 第28-29页 |
| ·预扩增 | 第29-30页 |
| ·引物的标记 | 第30页 |
| ·选择性扩增 | 第30-31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 第31页 |
| ·凝胶电泳分析 | 第31页 |
| ·电泳结果的处理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 ·DNA提取结果与检测 | 第31-34页 |
| ·DNA浓度的紫外检测 | 第32页 |
| ·凝胶电泳检测 | 第32-33页 |
| ·DNA提取分析 | 第33-34页 |
| ·荧光法-AFLP反应体系的检测 | 第34-36页 |
| ·酶切和连接效果检测 | 第34-35页 |
| ·预扩增效果的检测 | 第35页 |
| ·选择性扩增效果 | 第35-36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6-42页 |
| ·AFLP分析体系建立及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 ·总DNA提取和纯化 | 第36页 |
| ·DNA的降解 | 第36-37页 |
| ·RNA的影响 | 第37页 |
| ·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和组合 | 第37页 |
| ·引物的筛选 | 第37-38页 |
| ·酶切和连接 | 第38页 |
| ·预扩增 | 第38页 |
| ·扩增反应体系 | 第38-39页 |
| ·关于荧光法 | 第39-40页 |
| ·荧光法的特点 | 第39-40页 |
| ·注意问题 | 第40页 |
| ·AFLP技术应用于本研究的可靠性分析 | 第40-42页 |
| ·样品的代表性 | 第40页 |
| ·扩增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 第40-41页 |
| ·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 第41-42页 |
| 3 部分牡丹、芍药品种DNA指纹图谱绘制 | 第42-62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3页 |
| ·引物的选择与合成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谱带记录和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9页 |
| ·AFLP引物的筛选 | 第44-45页 |
| ·选择性引物的筛选 | 第44页 |
| ·引物组的筛选 | 第44-45页 |
| ·品种鉴定分析 | 第45-51页 |
| ·牡丹、芍药品种AFLP指纹鉴别结果 | 第46-47页 |
| ·牡丹、芍药品种指纹图谱 | 第47-49页 |
| ·牡丹、芍药品种指纹相似性聚类分析 | 第49-51页 |
| ·形态特征相近的品种鉴定与界定 | 第51-56页 |
| ·亲缘关系相近品种的鉴别 | 第51-54页 |
| ·来源不同但形态特征相似的品种鉴别 | 第54-56页 |
| ·分析 | 第56页 |
| ·‘黑花魁’、‘烟笼紫珠盘’、‘冠世墨玉’亲缘关系分析 | 第56-58页 |
| ·特异带和种质鉴定 | 第58-59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59-62页 |
| ·相近品种的鉴定和界定 | 第59-60页 |
| ·牡丹、芍药品种登录所需指纹信息 | 第60页 |
| ·用AFLP鉴定牡丹、芍药品种的效率以及应用于品种亲缘关系研究的可行性 | 第60-62页 |
| 4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62-65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问题与建议 | 第63页 |
| ·AFLP在芍药属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第63-65页 |
| ·检测遗传多样性 | 第63-64页 |
| ·构建图谱、鉴定品种和种质 | 第64-65页 |
| 图版 | 第65-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