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林区天然云冷杉林更新及幼树特征分析
| 1 引言 | 第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天然云冷杉林更新研究综述 | 第12-22页 |
| ·国外云冷杉林更新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我国天然云冷杉林更新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 ·采伐对更新的影响 | 第13-18页 |
| ·林隙更新研究 | 第18-19页 |
| ·枯倒木更新 | 第19-20页 |
| ·更新模型研究 | 第20-22页 |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2-26页 |
| ·自然条件 | 第22-23页 |
| ·地形地势 | 第22页 |
| ·气候 | 第22页 |
| ·土壤 | 第22-23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页 |
| ·森林植被 | 第23-24页 |
| ·森林资源 | 第24-26页 |
| ·林分状况和经营情况 | 第24-26页 |
| 3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26-29页 |
| ·检查法实验区的设计思路 | 第26-29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69页 |
| ·更新分析 | 第29-34页 |
| ·更新幼树特征分析 | 第34-59页 |
| ·总体概括 | 第34-35页 |
| ·冷杉幼树特征分析 | 第35-41页 |
| ·冷杉幼树不同地径时株数、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35-38页 |
| ·冷杉幼树胸高以上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38-40页 |
| ·冷杉幼树地径与胸径关系 | 第40-41页 |
| ·松幼树特征分析 | 第41-47页 |
| ·红松幼树不同地径时株数、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41-44页 |
| ·红松幼树胸高以上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44-46页 |
| ·红松幼树地径与胸径关系 | 第46-47页 |
| ·云杉幼树特征分析 | 第47-53页 |
| ·云杉幼树不同地径时株数、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47-50页 |
| ·云杉幼树胸高以上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50-52页 |
| ·云杉幼树地径与胸径关系 | 第52-53页 |
| ·椴树幼树特征分析 | 第53-59页 |
| ·椴树幼树不同地径时株数、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53-56页 |
| ·椴树幼树胸高以上年龄和高度特征 | 第56-58页 |
| ·椴树幼树地径与胸径关系 | 第58-59页 |
| ·三个树种特征比较 | 第59-62页 |
| ·三个树种株数分布比较 | 第59-60页 |
| ·三个树种年龄比较 | 第60-61页 |
| ·三个树种高度比较 | 第61-62页 |
| ·幼树同检尺以上树木的衔接 | 第62-69页 |
| ·冷杉的全径阶株数分布 | 第62-64页 |
| ·红松的全径阶株数分布 | 第64-65页 |
| ·云杉的全径阶株数分布 | 第65-66页 |
| ·椴树的全径阶株数分布 | 第66-67页 |
| ·林分全林径阶分布 | 第67-69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9-73页 |
| ·更新幼树数量特点 | 第69页 |
| ·对更新的评价 | 第69页 |
| ·不同树种的直径分布特点 | 第69-71页 |
| ·讨论 | 第71-73页 |
| 参考资料 | 第73-78页 |
| 个人简介 | 第78-79页 |
| 导师简介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