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盐碱土改良的土壤和植物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 ·盐碱土改良目的意义 | 第9页 |
| ·研究土壤和植物效应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宄动态与趋势 | 第10-16页 |
| ·国内外盐碱土改良的研究动态与趋势 | 第10-13页 |
| ·农业改良措施 | 第10-11页 |
| ·水利改良措施 | 第11页 |
| ·化学改良措施 | 第11-12页 |
| ·生物改良措施 | 第12-13页 |
| ·土壤固碳效应研究 | 第13-14页 |
| ·土壤碳储量研究 | 第13页 |
| ·土壤有机碳形成与矿化研究 | 第13-14页 |
| ·植物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研究 | 第14-16页 |
| ·生物量研究 | 第14-15页 |
| ·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 ·试验区基本概况 | 第17页 |
| ·气候条件 | 第17页 |
| ·崇明地区园林植物应用状况 | 第17页 |
| ·试验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17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 ·试验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 ·外源土壤有机碳形成量计算 | 第19页 |
| ·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 ·植物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测定方法 | 第20页 |
| ·植物光合指标测定 | 第20页 |
|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7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效应的影响 | 第21-32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动态影响 | 第21-24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容重动态影响 | 第21-22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EC值动态影响 | 第22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影响 | 第22-24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效果 | 第24-27页 |
| ·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 ·土壤理化指标多重比较 | 第25-27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整体最佳水平分析 | 第27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 第27-32页 |
| ·土壤改良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土壤外源有机碳形成量 | 第29页 |
| ·土壤改良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变化 | 第29-31页 |
| ·不同处理下土壤碳汇评价 | 第31-32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效应的影响 | 第32-38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盐碱土改良因子对植物长势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光合速率影响 | 第34-36页 |
| ·不同处理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盐碱土改良因子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两种植物光响应特征参数 | 第36-37页 |
| ·最大净光合速率 | 第36-37页 |
| ·两种植物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 第37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第38-43页 |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38-39页 |
| ·计算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 第39-41页 |
| ·合成指标分值 | 第41-42页 |
| ·最佳方案分析 | 第42-43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43-47页 |
| ·土壤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土壤和植物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7-53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效果探讨 | 第47-48页 |
| ·盐碱土改良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效果探讨 | 第48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生物量和光合特性效果探讨 | 第48-51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生物量影响效果探讨 | 第48-50页 |
| ·盐碱土改良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效果探讨 | 第50-51页 |
| ·盐碱土改良处理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影响效果探讨 | 第50-51页 |
| ·盐碱土改良处理对两种植物光响应影响效果探讨 | 第51页 |
| ·总结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