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6页 |
·几个纤维发育突变体特征及来源 | 第9-10页 |
·徐州-142无绒无絮突变体(XZ142w) | 第10-13页 |
·纤维分化发育期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差异 | 第10页 |
·胚珠离体培养诱导纤维的差异 | 第10-11页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1-13页 |
·超短纤维突变体Ligon lintless | 第13-14页 |
·Li-1的形态及生理学 | 第13-14页 |
·Li-1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 | 第14页 |
·Li-2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光子基因的传统遗传学和SSR标记定位 | 第16-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田间试验及性状调查 | 第16-17页 |
·总DNA提取与纯化 | 第17-18页 |
·SSR标记方法 | 第18-21页 |
·标记位点的命名方法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光子基因的传统遗传分析 | 第21-22页 |
·光子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 第22-24页 |
·光子基因n_4的连锁分析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GZnn是一个新的对棉纤维分化和发育机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突变体 | 第25-26页 |
·整合分子标记连锁图和性状遗传连锁图以高效定位新基因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光子突变体遗传群体的纤维性状QTLs定位 | 第27-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页 |
·数据分析和QTL定位 | 第27页 |
·标记位点及QTL位点的命名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F_2群体的纤维性状的频数分布特征 | 第28-30页 |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0-32页 |
·QTL定位分析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若干纤维发育突变体的SSR多态性分析 | 第33-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供试材料: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光子GZNn与毛子NN2-2的SSR多态性及其指纹图谱 | 第34-36页 |
·徐州142无絮和徐州142的SSR多态性和指纹图谱 | 第36-37页 |
·徐州142无絮与新乡小吉无絮的SSR多态性和指纹图谱 | 第37-39页 |
·新乡小吉无絮突变体及其原始型来源分析 | 第39-42页 |
·不同类型纤维发育突变体遗传差异比较 | 第42-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