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第10-19页 |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 | 第11-13页 |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必要补充 | 第11页 |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 第11-12页 |
·私营企业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第12-13页 |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3-19页 |
·增加了社会财富 | 第13-14页 |
·缓解了就业矛盾 | 第14-15页 |
·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 第15页 |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第15-16页 |
·非公有制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 第16-17页 |
·发展非公制经济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 第17页 |
·发展非公制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及发挥的作用 | 第19-23页 |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及所取得的业绩 | 第19-21页 |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 第19页 |
·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第19页 |
·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私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 第19页 |
·民营科技企业有了较大发展 | 第19-20页 |
·非公有制经济在参与国企改革中壮大了经济实力 | 第20页 |
·党工团妇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显着增强 | 第20页 |
·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提升了企业形象 | 第20-21页 |
·非公有制经济为自治区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 第21-23页 |
·扩大了就业和再就业 | 第21页 |
·推动了经济增长 | 第21页 |
·增加了财政收入 | 第21-22页 |
·拉动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 第22页 |
·活跃了市场,满足了消费 | 第22页 |
·扩大了出口 | 第22页 |
·带动了农村牧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 第22页 |
·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稳定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 | 第23-3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总量不大 | 第23页 |
·水平较低 | 第23页 |
·发展不平衡 | 第23-24页 |
·非公有制企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24页 |
·制约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 | 第24-33页 |
·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24-29页 |
·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加快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 第33-52页 |
·面临的机遇 | 第33-36页 |
·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 | 第33-34页 |
·加入WTO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 第34-35页 |
·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 第35页 |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 第35-36页 |
·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36-48页 |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 | 第36-38页 |
·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38-40页 |
·着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 | 第40-42页 |
·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 | 第42-44页 |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 第44页 |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 | 第44-45页 |
·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规范的法制环境 | 第45-47页 |
·产业创新,积极开拓市场空间 | 第47页 |
·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 | 第47-48页 |
·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竞争 | 第48-52页 |
·加强学习,改变观念 | 第48-49页 |
·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第49-50页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50页 |
·避免盲目多元化投资 | 第50-51页 |
·加快企业的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作者声明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