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5页 |
| 1 古代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 第15-17页 |
| 2 五脏疾病辨证用药的统计规范化 | 第17-68页 |
| ·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 ·脾(胃)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18-27页 |
| ·肺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7-38页 |
| ·肾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8-47页 |
| ·肝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7-59页 |
| ·心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9-68页 |
| 3 中医五脏的解剖学基础 | 第68-82页 |
| ·中医脾的解剖学基础 | 第68-71页 |
| ·中医肺的解剖学基础 | 第71-73页 |
| ·中医肾的解剖学基础 | 第73-77页 |
| ·中医肝的解剖学基础 | 第77-79页 |
| ·中医心的解剖学基础 | 第79-82页 |
| 4 五脏相关性分析 | 第82-86页 |
| ·偏斜主成分聚类 | 第82页 |
| ·Φ相关分析 | 第82-84页 |
| ·讨论 | 第84-86页 |
| 5 五脏功能的物质基础 | 第86-94页 |
| ·精气形神哲学概念的历史沿革 | 第86-88页 |
| ·精气形神的含义 | 第88-90页 |
| ·定义两个能定量研究五脏理论的重要概念 | 第90-94页 |
| 6 五脏精气的变化规律 | 第94-110页 |
| ·生态食物链与五脏系统 | 第94-95页 |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95-96页 |
| ·数值模拟 | 第96-101页 |
| ·结论 | 第101-104页 |
| ·模型的鲁棒(Robust)性 | 第104-110页 |
| 7 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可行性 | 第110-120页 |
| ·脾胃病辨证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 第110-114页 |
| ·肺病辨证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 第114-120页 |
| 结语 | 第120-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26页 |
| 附录一、 古代医案数据库相关的医家 | 第126-138页 |
| 附录二、 数据库结构密钥 | 第138-171页 |
| 附录三、 关于五脏的形态、部位、性能的部分文献回顾 | 第171-184页 |
| 致谢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