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论文

荀子礼论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7页
第一章 天人观:荀礼的理论基石之一——否定外在“天”对于社会秩序的超越性第17-44页
 第一节 神性之天:天命对于社会秩序的绝对统治第17-27页
  1、 超越的神界:至上的神性第18-21页
  2、 王权对于神的沟通和独占:至尊的通神者第21-24页
  3、 神对于王权的超越支配:至强的神权第24-27页
 第二节 德性之天:德性对于天命秩序的介入第27-38页
  1、 天的抽象化与天命的伦理化:神性的消减第27-32页
  2、 重人事与尊天命:神权的弱化第32-34页
  3、 巫的理性化:通神者地位的下降第34-38页
 第三节 天人相分:对天命秩序的彻底否定第38-44页
第二章 人性论:荀礼的理论基石之二——否定内在“心”对于社会秩序的超越性第44-76页
 第一节 性善论:人心对于社会秩序超越性地位的证立第45-55页
  1、 性善:人心超越性地位的证立第45-48页
  2、 修身:人心对于个人修行的超越地位第48-52页
  3、 仁政:人心对王权政治超越性的支配第52-55页
 第二节 性恶论:礼义非来自人性第55-65页
  1、 人性的界定第56-60页
  2、 性恶论的论证:礼义之善非来自人性第60-65页
 第三节 性伪合而生礼义:对礼义由何而来的论证第65-76页
  1、 性伪之分:礼义生于圣人之伪第66-69页
  2、 节情养欲:礼义合于人性的需要第69-76页
第三章 礼义观:以“礼”为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第76-106页
 第一节 礼以表道:礼作为道的实现与表征第76-83页
  1、 荀子论“道”第76-78页
  2、 道通过圣人而实现为礼第78-81页
  3、 礼成以表道第81-83页
 第二节 法后王:否定对道的形式化理解——明表之一第83-89页
  1、 荀子对于先王之道的尊崇和质疑第83-86页
  2、 法后王:将先王之道降低为现实之道第86-89页
 第三节 义以变应:否定对法的形式化理解——明表之二第89-97页
  1、 荀子论礼与法第89-91页
  2、 荀子重法第91-92页
  3、 义以变应:反对对法的形式化理解第92-97页
 第四节 立隆以为极:“礼”作为社会秩序最高原则的确立第97-106页
  1、 礼作为王权政治的最高原则第98-101页
  2、 王权政治实践的现实性转换第101-106页
第四章 如何把握礼义之道第106-133页
 第一节 把握礼义之道的基础:可以知之心第106-108页
 第二节 把握礼义之道何以可能?“虚壹而静”第108-120页
  1、 虚壹而静:作为心认知的能力第109-116页
  2、 虚壹而静:作为心求道的途径第116-118页
  3、 虚壹而静:作为心知道的境界第118-120页
 第三节 把握礼义之道如何可能?“学”第120-133页
  1、 劝学:学是把握礼义之道的唯一现实途径第120-121页
  2、 学什么:止于“圣”、“礼”、“经”第121-125页
  3、 如何学:注错习俗(虚)、积一不二(壹)、正道辨奸(静)第125-129页
  4、 养心第129-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6页
后记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以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为例
下一篇:高压涡轮盘腔内换热的实验和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