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第一部分 不良产品进口的理论探索 | 第5-10页 |
一、 不良产品的含义 | 第5页 |
(一) 定义 | 第5页 |
(二) 特征 | 第5页 |
二、 不良产品进口与比较优势论 | 第5-6页 |
三、 不良产品进口管制与贸易保护理论 | 第6页 |
四、 不良产品进口的社会-环境-贸易福利分析 | 第6-8页 |
五、 管制不良产品进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8-10页 |
第二部分 我国不良产品进口的现状和后果 | 第10-28页 |
一、 1995年以来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和检验检疫 | 第10-11页 |
(一) 进口贸易发展 | 第10页 |
(二) 进口商品检验检疫状况 | 第10-11页 |
二、 我国不良产品进口的总体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商检不合格产品进口金额估计 | 第11页 |
(二) 其他渠道不良产品进口估计 | 第11-12页 |
(三) 不合格产品进口的国内地区分布 | 第12-13页 |
(四) 不合格产品进口的国别地区来源 | 第13-14页 |
三、 不良产品进口的主要行业/领域 | 第14-25页 |
(一) 不合格产品进口的行业分布 | 第14页 |
(二) 农产品、食品行业 | 第14-17页 |
(三) 机电行业 | 第17-19页 |
(四) 危险废物 | 第19-22页 |
(五) 包装 | 第22-23页 |
(六) 其他 | 第23-25页 |
四、 不良产品进口造成的危害 | 第25-28页 |
(一) 危害我国人民健康与安全 | 第25-26页 |
(二)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多样性 | 第26页 |
(三) 影响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 第26页 |
(四) 冲击国内产业发展 | 第26-27页 |
(五)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现有对不良产品进口的管制措施探讨 | 第28-40页 |
一、 国际规则 | 第28-30页 |
(一) WTO的有关协议 | 第28页 |
(二) 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 第28-29页 |
(三) 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 第29-30页 |
二、 主要国家的经验 | 第30-37页 |
(一) 美国 | 第30-32页 |
(二) 欧盟 | 第32-35页 |
(三) 日本 | 第35-37页 |
三、 中国的现有做法 | 第37-40页 |
第四部分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管制不良产品进口 | 第40-42页 |
一、 利用WTO规则,限制不良产品进口 | 第40页 |
二、 利用其它相关国际公约赋予的权利,限制不良产品进口 | 第40页 |
三、 建立并完善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第40-41页 |
四、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控制不良产品贸易 | 第41-42页 |
附表 | 第42-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资料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