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Abbreviations第8-17页
1 引言第17-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8页
  1.2.1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理论基础第18-21页
   1.2.1.1 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第18-19页
   1.2.1.2 生态旅游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1.2.2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第21-23页
  1.2.3 生态旅游资源问题第23-24页
  1.2.4 生态旅游的规划第24-25页
  1.2.5 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第25-28页
   1.2.5.1 环境管理第25-27页
   1.2.5.2 社区参与第27-28页
   1.2.5.3 生态旅游的监测和评估系统第28页
 1.3 生态旅游的研究方法第28-29页
 1.4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1.5 研究热点第31-32页
 1.6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第32-35页
2 研究地概况与技术路线第35-45页
 2.1 研究地概况第35-41页
  2.1.1 自然地理条件第35-39页
   2.1.1.1 区位第35页
   2.1.1.2 地形第35-36页
   2.1.1.3 地质第36页
   2.1.1.4 土壤第36-37页
   2.1.1.5 气象第37页
   2.1.1.6 水文第37页
   2.1.1.7 植被第37-39页
   2.1.1.8 土地面积与利用状况第39页
  2.1.2 社会经济条件及旅游业发展概况第39-41页
   2.1.2.1 社会经济条件第39页
   2.1.2.2 旅游业发展概况第39-40页
   2.1.2.3 旅游资源第40-41页
 2.2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第41-45页
  2.2.1 技术路线第41-43页
  2.2.2 研究方法第43-45页
3 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第45-69页
 3.1 临安市生态旅游起步与旅游格局形成第45-46页
 3.2 生态旅游的效益分析第46-50页
  3.2.1 经济效益第46-48页
  3.2.2 社会效益第48-49页
  3.2.3 生态效益第49-50页
 3.3 临安市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因子分析第50-56页
  3.3.1 以资源保护为基础,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第50-51页
  3.3.2 生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第51-52页
  3.3.3 政策支持第52-53页
  3.3.4 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旅游民营企业第53页
  3.3.5 政府和景区各司其职,扩大促销第53-55页
  3.3.6 发展交通网络,发挥区位优势第55-56页
 3.4 临安市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第56-66页
  3.4.1 缺乏长远、总体的开发战略第56-59页
   3.4.1.1 景区开发速度过快第56-57页
   3.4.1.2 景区雷同第57页
   3.4.1.3 不良竞争第57-58页
   3.4.1.4 土地利用冲突第58-59页
  3.4.2 缺乏生态旅游市场的监控体系第59页
  3.4.3 森林资源效益补偿资金不足第59页
  3.4.4 部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合理性第59-60页
  3.4.5 景区建设和服务问题第60-61页
  3.4.6 环境保护教育力度不足第61-62页
  3.4.7 游客的承载量问题第62-64页
  3.4.8 利益冲突问题第64-65页
  3.4.9 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问题第65页
  3.4.10 导游的业务水平第65-66页
 3.5 小结和讨论第66-69页
4 临安市生态旅游单元开发规划第69-90页
 4.1 临安市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格局分析第69-74页
  4.1.1 研究方法第69-72页
  4.1.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2-74页
   4.1.2.1 临安市土地利用基本格局分析第72-73页
   4.1.2.2 临安市生态旅游资源景观特征第73-74页
 4.2 临安市生态旅游单元的确定第74-88页
  4.2.1 研究方法第74页
  4.2.2 几个关键问题第74-78页
   4.2.2.1 确定临安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第74-76页
   4.2.2.2 确定适合于临安市生态旅游的属性第76页
   4.2.2.3 确定临安市生态旅游的自然性第76-78页
  4.2.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潜在生态旅游单元第78-87页
   4.2.3.1 生态旅游价值评价指标的确定第78-80页
   4.2.3.2 指标与特征图层的提取与叠加分析第80-86页
   4.2.3.3 潜在生态旅游区空间分布特征第86-87页
  4.2.4 小结和推论第87-88页
 4.3 结论第88-90页
5 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的研究第90-110页
 5.1 案例1:渐进式—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模式第90-97页
  5.1.1 白沙村概况第90-92页
   5.1.1.1 自然经济概况第90-91页
   5.1.1.2 太湖源景区特点第91页
   5.1.1.3 白沙村发展模式第91-92页
  5.1.2 生态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影响第92-97页
   5.1.2.1 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第92-95页
   5.1.2.2 面临的挑战第95-97页
 5.2 案例2:跨越式—临安市大峡谷镇上坪村模式第97-102页
  5.2.1 上坪村概况第97-99页
   5.2.1.1 自然经济概况第97页
   5.2.1.2 浙西大峡谷景区与白马崖景区的特点第97-98页
   5.2.1.3 上坪村的发展之路第98-99页
  5.2.2 生态旅游对上坪村的影响第99-102页
   5.2.2.1 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第99-101页
   5.2.2.2 面临的挑战第101-102页
 5.3 健康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第102-109页
  5.3.1 参与规模第102-103页
  5.3.2 参与项目第103-104页
  5.3.3 社区管理水平第104页
  5.3.4 参与决策的意识和程度第104-105页
  5.3.5 相关受益方的关系第105-107页
  5.3.6 信息共享与培训机会第107页
  5.3.7 参与方式与参与水平第107-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6 社区生态旅游的设计—以上坪村为例第110-124页
 6.1 为什么要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第110-112页
 6.2 APPA方法的介绍第112-113页
 6.3 实例研究:上坪村发展CBET的步骤第113-119页
 6.4 小结第119-124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5页
附录1第135-143页
附录2第143-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le1和cry8基因的研究
下一篇:毛白杨剥皮再生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分析及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