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页 |
一、 成功智力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 第7-14页 |
(一) 成功智力理论的形成 | 第7-10页 |
1 、 成功智力理论的基本含义 | 第7-8页 |
2 、 成功智力理论的形成 | 第8-10页 |
(二) 成功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1 、 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的概念,赋予了智力以新的含义 | 第10页 |
2 、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 | 第10-11页 |
3 、 影响成功智力的其它因素 | 第11-12页 |
(三) 应用成功智力理论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 、 打破传统观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 第12-13页 |
2 、 课程设置改革 | 第13页 |
3 、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 第13页 |
4 、 教师素质的提高 | 第13-14页 |
二、 成功智力理论在国外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一) 国外中学教学中应用成功智力理论的经验 | 第14-16页 |
1 、 关于“传统教育制度是否歧视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 关于“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社会课和科学课(相当于我国的自然课)的学习情况”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国外成功智力教学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 第16-18页 |
1 、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 第16-17页 |
2 、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功状况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成功 | 第17页 |
3 、 教师的正面期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功 | 第17页 |
4 、 确定正确目标,寻找行为榜样激励学生成功 | 第17-18页 |
三、 成功智力理论与高中政治课创新的关系 | 第18-34页 |
(一) 成功智力理论与素质教育 | 第18-21页 |
1 、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2 、 素质教育的本质 | 第19-20页 |
3 、 成功智力理论对素质教育基本取向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成功智力的培养 | 第21-27页 |
1 、 高中政治课教学与素质教育 | 第21-23页 |
2 、 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 第23-24页 |
3 、 高中政治课教学与成功智力教学 | 第24-27页 |
(三)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成功智力培养的模式 | 第27-33页 |
1 、 确定教学内容 | 第27页 |
2 、 明确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3 、 列出时间表 | 第28页 |
4 、 把单元分成课时,并且按照分类来安排 | 第28-29页 |
5 、 确定教学内容中各个部分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 第29页 |
6 、 确定如何把这三种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 第29-32页 |
7 、 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四) 高中政治教学中成功智力培养的条件 | 第33-34页 |
1 、 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33页 |
2 、 要重视个性和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 要以培学生的成功智力为目的 | 第34页 |
4 、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第34页 |
5 、 学生要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 | 第34页 |
四、 高中政治教学中成功智力培养的基本对策 | 第34-43页 |
(一) 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35-38页 |
1 、 概念解释法 | 第35-36页 |
2 、 系统归纳法 | 第36-37页 |
3 、 比较法 | 第37页 |
4 、 理论联系实际 | 第37-38页 |
(二)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38-40页 |
1 、 塑造有利于创新的创新个性 | 第38页 |
2 、 鼓励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第38页 |
3 、 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 第38-39页 |
4 、 要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 第39页 |
5 、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第39-40页 |
(三) 实践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40-42页 |
1 、 以导学式常规课为载体,指导实践 | 第41页 |
2 、 以主体式活动课为形式,模拟实践 | 第41-42页 |
(四) 成功智力的综合培养 | 第42-43页 |
1 、 熟悉化 | 第42页 |
2 、 群体内问题解决 | 第42页 |
3 、 群体间问题解决 | 第42页 |
4 、 个人问题解决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中文摘要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