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计算机仿真技术 | 第13-14页 |
·在 MATLAB/SIMULINK 平台上搭建仿真平台简介 | 第14-16页 |
·Matlab/Simulink 简介 | 第14-15页 |
·在 Matlab/Simulink 平台上搭建仿真平台的意义 | 第15页 |
·在 Matlab/Simulink 平台上搭建仿真平台的优点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6-18页 |
·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文章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气动定位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 第18-35页 |
·模块化建模与基本假设及依据 | 第18-20页 |
·模块化建模 | 第18-20页 |
·建模基本假设及依据 | 第20页 |
·定位器模型 | 第20-23页 |
·力矩马达模型 | 第20-21页 |
·喷嘴挡板模型 | 第21-22页 |
·气动继动器模型 | 第22-23页 |
·薄膜执行机构模型 | 第23-27页 |
·气动执行机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3页 |
·气室热力学模型[42,43] | 第23-25页 |
·阀杆动力学模型[44] | 第25-27页 |
·调节阀模型 | 第27-34页 |
·调节阀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调节阀流量模型 | 第28-32页 |
·调节阀不平衡力模型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 MATLAB/SIMULINK 仿真系统搭建 | 第35-53页 |
·气动定位系统仿真平台框架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数学模型模块化 | 第36-40页 |
·力矩马达和喷嘴挡板模块 | 第36页 |
·气体质量流量模块 | 第36-37页 |
·进气模块 | 第37页 |
·排气模块 | 第37-38页 |
·气室热力学模块 | 第38页 |
·阀杆动力学模块 | 第38-39页 |
·流体流量模块 | 第39页 |
·阀杆反作用力模块 | 第39-40页 |
·模块封装 | 第40-44页 |
·图标编辑对话框 | 第40-42页 |
·参数设置对话框 | 第42-43页 |
·初始化对话框 | 第43页 |
·文档编辑对话框 | 第43-44页 |
·模块库 | 第44-46页 |
·仿真模型的参数选择 | 第46-48页 |
·来源于工作环境和生产手册 | 第46-47页 |
·从经验公式或查表获得 | 第47-48页 |
·从实验中获得 | 第48页 |
·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48-52页 |
·MAT 文件与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仿真系统建立 | 第50-51页 |
·SIMULINK 交互式仿真界面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53-70页 |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3-55页 |
·实验系统的组成 | 第53页 |
·实验系统组成示意图 | 第53-54页 |
·实验仪器设备清单 | 第54-55页 |
·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 | 第55-57页 |
·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 第55-56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56-57页 |
·参数的实验测定 | 第57-64页 |
·阀开口等效截面积实验测定 | 第57-61页 |
·粘滑摩擦系数实验测定 | 第61-64页 |
·动态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的对比与分析 | 第64-68页 |
·主要参数曲线对比 | 第64-67页 |
·结果分析 | 第67页 |
·调节阀特性仿真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页 |